浅谈茶道修持

浅谈茶道修持

ID:4440881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茶道修持_第1页
浅谈茶道修持_第2页
浅谈茶道修持_第3页
浅谈茶道修持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茶道修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茶道修持_茶媒网來源:互联网茶道修持就是通过煎水繪茶等具体的茶事程式,來实践茶道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i肖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I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Z功效,并煎茶炙茶Z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乂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人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徳》中更指出茶可以:“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口J行道”等。口J

2、见,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古往今來,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从唐陆羽、皎然、封演、卢仝、陆龟蒙、皮日休到宋蔡襄、苏轼、黄庭坚、赵佶及明清时的朱权、许次纾、张岱、张源、陆树声、罗禀、袁枚、冒襄以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养,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茶道内容。唐时人称赵州古佛的赵州从i念禅师不仅口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从林。南宋吋浙江余姚径山寺里茶道盛行,有一套严格的茶道程式,据说日本茶道最初就是从这里流传过去的。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人师更是深得茶中三昧,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流传东瀛。这些古代高僧大徳们饮茶的真正口

3、的当然是为了参禅证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处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成为禅门修道的故好辅助。这些古代的高僧大德应该算作最早的茶道修持者了。茶道修持是茶人顿悟茶道的入门基础,也是茶人修习茶道的日常功课,更是实践茶道秸神的唯一途径,否则,无茶道可言。茶道修持和习茶不同,习茶是对茶叶冲漁技法、茶事实践过程的学习;而茶道修持则是以茶事实践过程为方便,籍茶悟道,达到明心见性的口的。因此茶道修持和禅门的修禅很有渊源,两者都以参悟大道为宗旨,只是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目的却是一致的。所以茶道修持要将禅的精神融入到茶事过程中去,茶禅一味,禅茶互参,没有对禅的理解和感悟,没

4、有对茶道精神的追求,没有对茶事过程的实践,没有对茶器的爱惜呵护,没有对茶汤的真切体会,是很难将两者相融合的,也就谈不上茶道修持了。所以我个人以为,提倡中国茶道,一定要从茶道修持入手,从煎水煮茶的具体程式入手,从清静心入手,从认真体味一盏茶汤入手,始终将“雅洁、清静、平和、空灵、率真”的中国茶道精神贯彻在茶道实践中,如此,方有茶道可言。茶道修持分调心、备器、煎水、繪茶、饮茶、禅意等程式,通过这些程式,使茶人进入清、和、空、真的茶禅境界,口积月累,必然能豁然领悟,最终顿悟茶屮之道。冷吞斋主人饮茶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曾总结出茶九德、九香、六味、四气、十八功效、茶道二十四品

5、等内容,也対茶道修持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和尝试,今日不揣简陋,粗分六爭,略加说明,作《茶道修持说》。一:正身茶人饮茶询,先要正身正意。《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则气正,气正则意口正。孔夫子席不正尚且不处,何况茶人饮茶。要正身,必须要牛恭敬心,不仅是对茶的恭敬,也是对人的恭敬,对事的恭敬,对道的恭敬,这样才有资格谈茶论道。反过來讲,作为茶人,没有对茶的尊重,对水的尊重,对茶器的尊巫,对茶汤的尊亜是不可能领悟茶中Z道的,因为他缺少最基本的恭敬心。恭敬心也就是信,信茶,信茶人,信茶事,信茶道。佛经有言:“入佛法海,信为根木”,可见信的重

6、要性。二:清心茶人饮茶前能止身止意,祛除杂念,万缘放下,达到空明澄澈、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时心中空空荡荡,声闻俱息,过彩不留,了无一芥,是谓清心。饮茶时环境一定要清幽,凡吵杂、喧闹、有恶声恶味的地方都不适合饮茶。独饮时清心较为容易,如果两三茶人共饮,饮茶前不妨说说闲话,但不要涉及国事、家事以及人事,若能多谈茗事、禅事或有关茶道的闲闻趣事等则更妙,此时心不清而自清,意不净而自净,自然有清心的妙用。真正有定力的茶人,即使坏境喧闹吵杂,也能做到一心不乱,因为他的心始终是空明澄澈的,如一潭止水,不起-丝涟漪。定力可通过茶道修持加以锻炼,茶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后,心境逐渐趋于平静,虽

7、然身处闹市丛中,也如同隐居山林一样,心中清净无比。古德曾有诗道:“南台静坐一炉香,终H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如果茶人真能清心如此,已是禅佛境界,最堪入茶。三:打坐止身难,清心尤难,难在茶人见地不明。如果见地通彻,圆满无碍,心中常空荡荡的,哪里述用清心?见地和悟性有关,和茶人自身的人格及文化修养有关,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明了。因此,対大多数茶人而言,不妨先从打坐入手。打坐本是佛家修习禅定的八万四T法门之一,道家、儒家甚至外道也普遍采川,是修持的共法。打坐的方法很多,有全跚趺坐、半跡趺坐之分,有金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