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

ID:44394311

大小:2.74 MB

页数:134页

时间:2019-10-21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_第1页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_第2页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_第3页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_第4页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学 第9章土壤养分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提问1、什么叫潜性酸?表示其大小的指标是什么?2、土壤缓冲性的概念?和意义?3、交换性Al3+和H+何者是南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什么?4、在砂质和粘质土壤上施入同品种等量的化肥,在何种土壤上见效快?为什么?5、对于等量的交换性Ca2+而言,它在酸性土上的有效高?还是在碱性土上的有效性高?为什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第九章土壤养分循环SoilNutrientCycling土壤养分-是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大肥力因素之一。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在植物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

2、中:(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铁、锰、铜、锌、钼、氯和镍)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约占植物体干重的95%。碳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来自水;氧可来自水,也可来自空气;氮除豆科作物大部分取自于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外,其它所需的矿质养料都是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高低。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华中农业大学

3、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亚农(Arnon)1954年对植物“必需”的养料元素定了三条标准:(1)如果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或不能完成生命周期(2)这种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它有其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作用。(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17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元素(macronutrients):C、H、ON、P、K、S、Mg、Ca(9种)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s):B、Cl、Mn、Fe、Cu、Zn、Mo、Ni

4、(8种)这是路密斯(Loomis)和许尔(Shull)于1973年首先使用的名称。按习惯标准:大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超过1%。前九种属之。前九个占干体重的绝大多数,即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通常占植物干重千分几到百分之几十。微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小于植物干重的0.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土壤养分三要素氮、磷、钾称为“氮、磷、钾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简称土壤养分三要素。其所以重要就在于必需经常调节其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不是指它们在作物营养中所起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指来自土壤的养分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

5、再循环和利用,典型的再循环过程。包括: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土壤养分循环是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本章要求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形态和转化规律。2、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3、土壤养分状况的调节途径。4、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土壤养分的含量。难点:土壤养分的循环与转化,养分的调节,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本章内容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

6、第二节土壤磷和硫的循环第三节土壤中的钾钙镁第四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第五节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SOILNITROGENCYCLING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SOILNITROGENCYCLING土壤氮素循环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一、土壤氮的来源、形态和含量Sources、formsandcontentofSoilNitrogen1.含量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植被)和农业措施(耕作、施肥、灌溉及利用方式)的影响,变异性很大。我国耕地土壤含N量一般都在0.02%-0.2%之间,高于0.2%的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

7、北大部分地区土壤耕层含N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N量介于二者之间。(如表11-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含N量>0.2%0.2-0.1%0.1-0.05%<0.05%等级高中低极低一般把作物在不施氮区的全年生长期所吸收的氮量为土壤供氮能力的良好指标。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施肥:有机肥和化肥2、来源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吕国安氮素的来源1.生物固氮作用土壤中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有三大类:(1)共生固N菌包括根瘤菌和一些放线菌、蓝藻菌,与豆科作物共生为主,固N能力强。温带耕地中:紫花苜蓿每年每公顷固N量约为225~3

8、00kg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