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91033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帮教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帮教对策[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对策近年来,我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0件34人,其中不满十六岁占50%,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4人;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22人,且呈现出手段成人化、类型多样化、罪名多样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跟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思想道德建设、人文观念以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方面因素都有直接关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帮教和预防也是党和人民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只有认清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方面的原因,
2、并从根源上帮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遏制其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学校等方面来剖析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个案,提出帮教及预防建议。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人心理因素及帮教对策1.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低、辨别能力差。未成年人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他们社会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而且固执己见。他们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当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往往盲目相信自己、同学及社会朋友,因而容易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入歧途,进而愈陷愈深、不能自拔。2.自控能力差、呈英
3、雄好胜心理强、做事易冲动。对这类案件检察人员在处理时本着轻缓的刑事政策,从教育未成年人出发,审教于审,告诫未成年人不要逞强凌弱,应息事宁人、宽以待人、遇事三思而后行。3•盲目崇拜、模仿力强、行为传导快。对于此类案件的帮教,我们应宣传法律知识,让未成年人增强法律意识,建议媒体、网络从教育人、挽救人的角度宣传案例,同时也告诫未成年人,自己别做违法的事,对违法的事应勇于揭发,敢于揭发,不能姑息养奸。4•性机能成熟、性心理扭曲。针对此类案件帮教方法应从源头上做起,宣传青春期性知识,宣传美好的感情观,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培养未成年人从人性出发正确地对待性爱、对待感情。
4、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帮教对策1•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现在社会上单亲家庭的增多而且会给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父母的疏于管理甚至不管理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纵自我,从而步入歧途。2•盲目溺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父母对子女管教的方法不得当,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使子女在家中处于绝对优越的地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一满足。一旦其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争强好胜,进而逐步滑向犯罪深渊。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使自己的孩子锦衣美食,却忽视了给予自己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必
5、要的精神食粮,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没有及时约束、修正子女的不良品行,为孩子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3•严厉的家教及其教育内容的单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助推剂”。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因此,对子女学习严格要求,一旦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一些父母不是在尊重子女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说服教育,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情绪对立、互不信任。4.父母的不良恶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会直接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明辨是非、控制自己的意志能力较弱,如果其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
6、良恶习或者犯罪史,都会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容易诱使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动机。家庭因素引起犯罪的帮教,应从未成年人的父母思想改变入手,父母不仅是子女的“启蒙老师”,更应该是子女的良师益友。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品性好坏,还应密切注意子女身体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根据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父母只有修正自身才能引导孩子走正路。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浅析1.日益增涨的物质生活需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辍学率也不断的增加,走向社会后由于其年龄小,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小物质需求高
7、,不能吃苦,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后出入网吧、游戏厅、歌厅等娱乐场所,耳闻目睹不良习气。2.学校采取应试教育、重智轻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是导致未成年人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淡薄的一大原因。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形成了只教书不育人的局面。3•学校对后进生、双差生的疏于教育管理甚至歧视、鄙夷、推向社会,加速了其走向犯罪的步伐。对后进生和双差生,一些学校和老师不是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而是采取嫌弃、歧视的方式,动辄训斥、辱骂、体罚、轰出教室,甚至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