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

ID:44389335

大小:134.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21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1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2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3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4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5页
资源描述: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收录于2010-12-23《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决》),自1988年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首次转载以来,引起了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幸趣,屡有转载。此卷子曾在太老师张大昌先生家秘传三世,我虽不敏,毕竟有近水楼台之便,现不揣浅陋,略述如下。一、《辅行决》问世的意义据马氏所载《辅行决》,可分为两部分,从卷首至阴阳二十五味药,为第一部分;二旦、四神及神仙救急方,为第二部分。应说明的是,马氏所载《辅行决》是王雪苔先生1974年访问太老师时,因原卷毁于文革,据抄本及太老师的背诵录音整理而成。由于种种原因,漏掉了金石药部分,此事引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

2、尘教授的注意,和我们一起,对《辅行决》正在进行重新整理,不久,大家就会见到这部分内容。根据它在太老师60年代的亲笔秒本位置,紧接阴阳二十五味药之后,当为第二部分。那么二旦、四神等就只能算第三部分了。现分述于后。(一)、第一部分的意义1、首次明确提出了内伤杂病五脏辩证的题纲。《伤寒论》每篇各有题纲,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书五脏虚实证候(即题纲)对临床辩证起着大海航灯的作用。如:“肝虚则恐,实则怒;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脾虚则腹满、飧泻,实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肺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咳、凭胸仰息;肾虚则厥逆,实则腹满、泾溲不利”。记得我们这些晚辈,初次接触太老师时,他总是把这些内容

3、抄下来,让我们背诵。可见太老师对题纲是多么重视。2、五脏各具休味、用味、化味,以及五角图的出现,是包括《素问》《灵枢》在内,讲解五行、五味最系统、最规范、最实用、最权威的专著。正如陶氏自言:“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则医道毕矣“。3、五角图休、用相合产生化味这一理论,是经方的精髓。说明了经方的治疗作用,是不同药物的有机结合,是合理配伍后产生的化机,不似药物学单强调某一味药的作用。难怪贤如孙真人也有“经方难精”之叹。经方临床家也有“经方以不加减为贵”的经验。4、过去虽有“七方、十剂”的名称,但对七方、十剂的具体格式,未有专论,此书小方三(四)味,大方六(七)味,首次明确

4、了大方、小方的格式,对方剂休例格式的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5、某些方剂丰富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治法,如大补肝汤治“关目苦眩,不能坐起”,弥补了《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汤单一的治法。(二)、第二部分的意义陶隐居以其卓越的仙才,将登真永年的金石药,应用到祛邪疗疾上,填补了中医专用金石药的空白。《神农本草经》三品均以金石药为首,仲景曾用五石散防治王仲宣二十年后必死之病,看来,金石药用的好,疗效远胜草木之品,故名“金丹”。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若没有现有政策的限制,是很有前景的。(三)、第三部分的意义据我初步体味,前两部分是陶氏自撰,第三部分是陶氏从《汤液经法》中摘录的内容,二旦、六神

5、(应为四神,笔者注)诸方,解决了伊尹汤液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的的问题。将经方的历史,从仲景所处的东汉,上溯到商代。规划了经方的命名,为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首次站在《伤寒杂病论》以上的高度,审视《伤寒杂病论》,避免了后世注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文案大全实用标准二、泻、下有别陶氏笔下,泻与下是有区别的,不似现在方剂学所称的泻下剂。篇首自序有“服药汗、吐、下后……”等语,这里的下,就是现在泻下剂的意思,后文诸泻汤,当与下有别。如小泻脾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正是《伤寒论》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温里剂,可见陶氏诸泻汤的命名有他的原则,不可

6、将诸泻汤理解为泻下剂。观五脏补泻小方,二用一体加化味为补;二体一用为泻,也就是方中用味多为补,体味多为泻。三、通则和别则通过对《辅行决》五脏大小补泻诸汤的学习,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以小补肝汤为例,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薯蓣原缺用量,据其它四小补汤的体制,应为一两,六辛三酸一甘,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各三两,六酸三辛,或二辛一酸,我们把这种不拘药,只论味与量的法则称为“通则”,通则审视天下群方,就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任妖魔千变万化,均逃不过他的法眼。仍以桂枝汤为例,桂枝六两五味子三两薯蓣一两,可以看作小补肝汤。干姜六两五味子三两甘草一两,也可以看作是小补肝汤。甚至大蒜(辛)米醋(

7、酸)白糖(甘)也可看作是小补肝汤。余皆类推。再据阴阳二十五味药,“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可以看出,五脏补泻均有君药,不可混用。如桂枝、细辛、附子,三味虽同为辛药,桂枝是补肝的代表,附子是泻脾的代表。同为甘药,人参是补脾的代表,茯芩是泻肾的代表。余皆仿此。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别则”以上能则和别则,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承,不可偏废。四、阴阳二十五味药的重新整理《辅行决》于虚劳五补汤后,列有阴阳二十五味药,正如陶氏所言,诸药可默契经方之旨,可明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