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

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

ID:4438931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_第1页
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_第2页
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发表时I'b]:2010-9-922:50:39浅谈如何报道灾难新闻摘要:近年来,屮国遭受很多灾难性打击,非典、雪灾、地震到现在的人旱,这些悲痛的事件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也牵动着屮国的神经,那么新闻媒体如何讣报道这样的新闻,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快的、更加真实的去了解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那,本文拟从灾难新闻的特点等方面阐明应如何报道灾难新闻。关键词:灾难新闻汶川地震灾难新闻,就是以灾难的孕冇、发生、危害、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灾难新闻包括对H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方面的报道。由于灾难具

2、有破坏性、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乂由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的政策性极强,又受历史传统和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的影响,新闻从业人员对灾难新闻的理解与操作存在一些误区与不足。而从美学的层面來观照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捉高灾难性的负面新闻积极的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让人从新闻悲剧的报道中去思索,去认识真理,珍惜美好的事物,赞美美的品格,崇尚美的行为,这才是被举报道德主旨所在。[1]一我国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从受众需要的程度上看,灾难事件往往成为读者迫不及待的关注热点,尤其是与灾难有直接、见解间接关系的人群非常渴望迅

3、速了解灾难的细节。如台湾发生地震,大陆的台商、台属焦急万分,电话屮断示只能从新闻报道屮了解亲人受灾、财产受损的情况;从媒介竟争的要求上看,灾难新闻无疑是提高记者报道水平、提高媒体声脅的匝要途径。试想,如果灾难事件发生后,其他媒体人肆详尽地报道,哪家媒体不做任何新闻或只有点滴触及,读者对这种媒体传播信息的信任感必然陡降,媒体的竞争实力也大打折扣一、采访方式与建设和谐社会不符。冃前我国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新闻时主耍存在以下问题(一)暴力式采访暴力式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得独家的、冇卖点的第一手采访资料,而不顾采访对彖的感受

4、强行进行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然而在严格编排规格下“一个都不能少”的图片和八股新闻、儿乎雷同的文字叔述,即便放在头条的显箸位置,乂能产生多大效果呢?2宣传色彩严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灾难事件无疑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因而,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既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木标志Z—,那些在巨大灾难洪流下的无奈软弱需要倾诉,而且是充满细节的叙述,而不应该是在媒体的高调下变成沉默的“和谐.,'对灾难这种被理解为“抹黑”的事情,有关方而则要求媒体控制其报道规模,淡化和消解社会关注程度。[2]媒体是政府的喉

5、舌,但不是政府的赞美者、吹捧者,媒体精英“导演”和宣扬民众的感谢,如果被采访者不说感谢说别的,镜头和话筒就转移了,己经记录下来的也会剪辑处理掉。新闻贵在客观真实,新闻里血不应有诱导和倾向性,而我们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的是对•国家、政府“和谐一致,的宣传倾向性。这种把传递新闻当作儿戏,把事件当事人是做无牛命价值的道具的做法,引起了良知的受众不满。[3]3.震撼性图片充满血腥暴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冲击力,大多数媒体釆用了真实的,大镜头、广角的照片以期产生更大的震撼力,这些照片都是遇难者的真是影像,很多悄况下是图片

6、血腥、恐怖、痛苦因索,这样做的后果是首先,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传播,存在明显的负面社会影响;具次,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采编、发表屮,极易造成对受害者及其亲属的新一•轮伤害;再次,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中,一旦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不能统一,出现片面报道,对大局不利。这些弊端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摄影工作者的道德水平。(五)、侵犯报道对象的权利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与社会纟F1织、个体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己经凸显出來,其小侵犯报道对象隐私权、名誉权等现象H趋增多,常见的表现有:侵犯被

7、釆访对彖的隐私权:未经许可在报道中公开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详细背景资料,以及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细节。侵犯被采访对彖的名誉权:没冇尊重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合法权益,对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定性、定罪和案情的报道:在报道屮诽谤他人。侵犯被采访对象的肖像权:使用正在处于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没有回避采访对象的病理特征,事前也没冇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侵犯被采访对象的肖像权;对被报道对彖的影像画面不作处理。侵犯未成年人的权利:在报道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或受害人吋,用真名真姓,或将未成年人的形象、资料公布于众,或者详细介绍细节。那

8、些受伤的个人有自尊或被人尊重的权利,而这些照片的刊发可能导致照片中受害者社会评价的降低和心灵蒙受打击。[4](六)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知情权是指公民冇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及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在现代社会,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或事故享有知情权。而保障这种知情权,是对政府行政透明、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要求。正如开放的中国FI益呼吁平民百姓对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