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个性

浅谈民族个性

ID:4438891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民族个性_第1页
浅谈民族个性_第2页
浅谈民族个性_第3页
浅谈民族个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民族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民族个性摘要本文旨在揭示民族个性在经济全球化和普遍人性假设理论影响下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见民族个性延承的文化意义。关键词民族共性民族个性中图分类号:1059文献标识码:A很多事例证明,每个民族的基本心理倾向没冇明显不同。我们看到的一些差界常常是表面上的,或者说是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一种暂时的差异,更多的“差异”是学者们“包装”出来的。反对经济“全球化”也是一种思潮。一种看法说“全球化”必然导致落后国家吃亏,另一种说法则强调民族个性,以为我们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不必跟别人走一条路。这个说法似是而非。多数重耍经济学家否认民族的实际文化传统有重人差界。用经济学的术语

2、来说,一切人类的心理偏好是一致的。斯蒂格勒和贝克尔的研究认为,个人的偏好没有重大差别,爱好差别可以简化为费用的差别。这种看法也被舒尔茨所接受:“这种偏好和动机在多种不同社会都基本是相同的”。这个判断的意思是说,人们的心理偏好是基本•致的,但由于后天教育以及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满足相同的偏好时,支付的成木会很不相同,出于利益的考虑,人们会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心理满足的边际效用与实际的货币支付的边际成本相等。由于实际的货币支付的边际成本在不同民族之间可能有重大差别,所以不同民族表现岀不同的外在心理偏好。经济学强调人们之间的共性。我们已经熟悉从古典经济学开始的“经

3、济人”假说,把经济人描述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这个假说有两层涵义,一是说,人总是追求自己个人的满足,人是利己人;二是说人可以把握如何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人是理性人。一般而言,这个假说是一个具有普遍现实性的假说,但这个现实性却经常受到怀疑。由于许多怀疑不无道理,后來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发展了这个假说,使这个假说的内容大大丰富了。经济学家的讨论就不用多说了,其他领域的学者也有各自的观点。著名“心理分析学派”学者荣格在1933年的著作中说:“根据我们理性的假定,凡事都有它的自然规律与可以觉察出来的原因。对此我们深信不疑。像这样的因果律就是我们人类最神圣的信条之一。

4、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不允许任何无形的、专断的和所谓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喜好秩序井然的人难免会厌恶偶然事件的发生。偶发事件经常会打破常规,使预料的事情失去常态,因而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对无形力和偶发事件都感到厌恶,因为它让人感到好像有某种鬼神或外在之神在作祟。由于这些都违法理性原则,所以自然会被唾弃。”按照这个观点,人类普遍有厌恶冲突、寻求秩序的心理倾向。关于普遍人性假说的理论还得到心理学研究的广泛支持。例如美国《读者文摘》的一项调查发现,道德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无关,而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杂志社在亚洲3个超级都会、5个大城市和6个普通市镇总计放了140个皮

5、夹子,每地放10个。每个皮夹子里都有人名、当地住址、电话号码、家庭照片、便条、优惠券,以及折合10到50美元的当地货币现款。类似的调查在美国和欧洲也作过,尽管捡到皮夹子濟归述的人都声称是道德的力量使他们这样做(似乎不归还的人不道德),但统计分析的结果却十分耐人寻味:诚实与否与民族无关,在华人圈中,新加坡人为诚实之最,归还与不归还之比为9比1;香港人最差,为3比7。欧洲人的归还比率为58%,比亚洲人只高1个百分点;美国的归还率略高一些,放了120个,归还80个,归还率为67%。诚实与否与贫富关系也不大。较富裕的汉城、台北与较穷的印度城市几乎没有区别。值得注意的是,

6、归还率与放皮夹子的场所有关系。留在医院的5个皮夹子归还4个,留在银行、邮局的13个归还10个,放在旅馆大厅里的4个悉数归述,留在教堂、庙宇、忠烈祠、神社、清真寺的10个有8个回来了。但是,抛在市政厅和其它市府机关附近的有一半没有归还,而留在街上、公共场所、公园的13个,有10个杳无音讯(约瑟夫?里夫斯,1997)。对于这个测试报告,合理的结论应该是:除非受监督可能性较大的场所之外,凡是人际关系较为确定的场所,皮夹子归还率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这是因为,在人际关系确定性程度较高的地方,道徳失误引致的惩罚较重;而道徳显示则不仅会得到赞扬,还会增加交往圈中的威望,产生

7、实际利益。任何一个民族或人群,一旦有可能较容易地逃脱道德的惩罚,道德对它们的约束力就会下降。日本学者千千岩英彰对世界各民族的颜色偏好作了研究,他发现世界各国人民最喜欢的是蓝色,其次顺序为红、黑、白、绿、黄。对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名年轻人进行调查,让他们看47种颜色(包括金和银在内),结果是蓝色和红色任何国家都非常喜欢,据此可以认为,人类对颜色的审美意识是基木相同的。在対关于颜色的记忆、形象、意义、喜好以及配色的评价等7个领域43个项目的资料一并进行计算后,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在哪一个国家,70%的人的看法是相同的。作者认为,大概30%的人的个别性对那个国

8、家的色彩文化作出了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