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8382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堤坝的建设及防渗加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堤坝的建设及防渗加固【摘要】本文主要对石坝工程类别、防渗加固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还分析了堤坝工程出险种类及施工方案,对堤坝防渗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堤坝;防渗加固在我国,堤坝的施工所用材料i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屮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堤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堤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而高坝筑坝技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碾压式堤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又可分为均质坝、土质心墙坝、土质斜墙坝、多种土质坝、人工材料心墙坝、人丁材料血
2、板坝等。一、堤坝建设最大的病害一一“渗流”的简述所谓渗流,即是指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因此具冇一定的透水性。当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漏。假如这种渗流是在设计控制之下,大坝任何部位的土体就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则为正常渗流,此时渗流量一般较小,水质清澈透明,不含土壤颗粒,对坝体和坝基不致造成渗透破坏;反之对能引起土体渗透破坏,或渗流员过大且集中,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使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和接触冲刷等
3、渗透破坏,这种影响蓄水兴利的渗流则为异常渗流。二、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1、坝体填土与排水体Z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施工时有错断混层现象,或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反滤层在整个防渗体系中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工作正常,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会扩犬。2、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粘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3、堤坝两岸岸坡产生台阶状。应该开抢成较平顺的坡度,为减少开挖可以变坡,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
4、之差不应大于15。〜20。,若有平台,则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的两端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三、施工中控制渗流的措施1、做好基础处理,必须万无一失。很多大型堤坝,必须要满足坝基承载力及基础防渗的情况下,完成基础处理的稳固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特别是在深覆盖层上修建工程,基础处理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需要经常采用防渗墙、振冲、帷幕灌浆、固结灌浆等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2、掌握当地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控制好施工工期的季节性,堤坝对水文气象的因素极为敏感,在雨季,土料的含水量影响极大,直接制约着大坝填筑,施
5、工强度将受到影响;冬季,土料上冻,如不采取积极措施,也无法进行填筑,且冬雨季填筑施工,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对于度汛期的施工,应编制具冇针对性的施工方案。3、确保工程所用料场开采土、石料的材料质量料场对堤坝的重耍性不言而喻,却也是最容易影响大坝顺利填筑的软肋。根据工程实践,一般而言,料场的地质勘探工作深度远不如坝址,特别是填筑量最大的堆石料,往往仅靠几个探洞或地形勘查进行地质描述,进场后,与招标文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无法形成大规模开采(或台阶开采)条件,直接影响大坝填筑级配是否得到保证。在防渗土料方面,含水量的高低也成为人坝能
6、否快速填筑的关键,因此,完善而慎重地进行料场复查及复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搞好料场复查和储量计算,做到心中有数。碾压试验中还需对防渗土料的含水量进行确定及调节,同时还应确定好对堆石料洒水量。此外,为确保堤坝填筑质量,堤坝工程的施工必须要求进行试坑取样,只有在填筑面碾压合格并能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4、确定合理的坝面分区,是填筑工作施工的关键由于堤坝体型较大,为坝面分区流水作业提供了必要的场面,堤坝工程一般在填筑工序上分为铺料、摊铺、洒水、压实、质检等工作。在坝面分区流水作业屮,防渗土料的施工应根据填筑的需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填
7、筑区域和进行流水作业,以及釆用的机械设备及填筑情况进行调整。对采用平起填筑与临时断面填筑的堤坝工程,不可为一味减少临时断面填筑量而影响大型机械的正常施工,必须耍确保填筑质量。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采用坝体坝基加固技术,主要指采用的堤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包括灌浆设计、灌浆工艺采用等。灌浆技术对防渗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冇以下几种:(1)劈裂式帷幕灌浆法。所谓劈裂式帷幕灌浆,主要用于加固堤身,防止堤身渗漏。其方法是根据堤坝曲直不同情况,用浅孔轻便钻机或更简单的钻具,分别采用梅花形布孔和直线布孔方式,沿堤坝轴线从堤顶离堤外肩l・5m处钻
8、孔,一般孔距3m,孔深根据堤身情况分别以钻透堤身填土或穿过堤身钻入基础1〜2m为宜。灌浆时由下而上,少灌多复;泥浆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压力由大到小,灵活掌握。这样,可以较好地处理灌浆中出现的冒浆、串浆、滑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