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78071
大小:123.8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1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四)吋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阴阳的观念比气的观念出现更早,西周初年已经出现,最初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易经》中则把阴阳作为整个世界中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之中对立的两个方面。最著名的古代阴阳论的论断见于《易传》之《系辞》,《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指阴阳的对立分别与交互作用,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法则。《说卦》
2、把阴阳普遍化,《庄子》中已经有阴阳生成论。在西周末期,已把阴阳的观念和气的观念结合起来。庄子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把阴作为阴气,阳作为阳气,这样就产生了“二气”的观念。《易传》中发挥了这一思想,不仅提出气分阴阳,也同时强调二气相感。荀子也这样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阴阳的对立互补是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根源。汉代以后,阴阳的观念成为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基本特征。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汉代思想当中,阴阳、五行、四时都是天地之气的不同分化形式形态,同
3、吋阴阳与五行、四时、五方、五色、五味等有高度的关联性,由此发展出一套关联宇宙图式的建构。除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外,五行之间也被理解为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主张:''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新儒学哲学家尤依赖于《易传》的阴阳哲学而不断发展阴阳的世界观。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见之矣。”哲学上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感合、相互吸引和配合。淸代
4、的戴震说「'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谓道。”把“道”理解为阴阳二气流行不已的过程。先秦《管子》中早有对阴阳作用的认识,“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把阴阳看作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推移的动力和根源。宋代思想家张载说:“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宋代理学家朱熹云:“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所以,阴阳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此构成的动态的整体变化,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普遍意识,影响到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宇宙是各种
5、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阴阳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条件,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岀:“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那样,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双方看成互补的,而西方人则强调二者的冲突。”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根源于如何处理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中国文明的古老阴阳平衡思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现代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张载在谈到对立面关系时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对立、冲突甚至斗争的结果,最终必定是相反相成、协调配合,走向和解,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使整个世界不断焕发蓬勃的
6、生机。(节选自陈来《屮国文明的哲学基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中,阴阳被解释为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及根源,它也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的动力。B.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它先于气的观念出现。C.汉代思想中,认为阴阳、四时、五行等形式形态是由天地之气分化而来,并且四时、五行与阴阳之间关系密切。D.宋代一些思想家认识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变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7、的一项是()A.宇宙是一个整体,各种物体相互联系,有阴即有阳,有阳才有阴,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B.阴和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都会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C.张载秉承阴阳二气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有对立必有冲突,最终只能靠和解去解决冲突。D.世界就是由各种矛盾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可以从中国古代阴阳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汉以降,屮国思想家们在谈及阴阳时,从来不是把阴阳作为一个割裂开的概念,而是把阴阳作为一
8、个整体来论述。B.汉代董仲舒认为,五行是与阴阳并行而列的观念,而宋代周敦颐则认为,五行是阴阳变化而产生的结果。C.中国文明讲对立双方的互补,西方文明则强调二者的冲突,是因为对阴阳关系理解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D.先秦《管子》谈及阴阳作用,主要着眼于自然变化,后人发展其学说,认为阴阳构成了动态的整体变化,这种观念对中国文明有重要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