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ID:44377463

大小:55.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1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25.西汉宣帝开始实行互隐之法,公元前66年诏: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的实施()A.不利

2、于定罪量刑的操作B.推动了治国理念的转变C.导致了伦理犯罪的增加D.有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26.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儿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27.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尚未施行C.欧亚交流日趋频繁B.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D.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28.表2为晚清派驻使臣部分情况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外交()表2国家设馆时

3、间派驻使臣情况英国1877年1月1878年兼使法国,1880年兼使法国与俄国德国1877年11月1881年兼使意大利、奥匈和荷兰日本1877年12月专使美国1878年9月兼使西班牙和秘鲁A.艰难开启近代转型B.半殖民地色彩明显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D.华夷观念没有改变29.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3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制定了施

4、政纲领、刑事法规、土地民事法规、婚姻法规、诉讼制度、调解制度和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势力B.明确废除国民政府法制体系C.人民司法制度开始建立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31.1959年到1961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蚀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全面优化经济结构B.提高企业劳动效率C.优先发展民生工业D.减少赤字稳定市场24.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

5、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A.财产等级决定了公民义务B.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C.公民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D.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25.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岀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屮,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A.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B.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C.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D.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26.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

6、。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农村存在瞒报问题B.过度剥夺农业成果C.优先保障城市居民供给D.继续贯彻新经济政策2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人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B.跨国资本全球流动C.国际分工口益深化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非选择题(含选考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

7、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

8、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材料二民国时期,租佃形态主要有永佃和一般佃种两种。当时,一些买田办农场,办水电工程和矿业、建筑业者,往往因田底和田面权的不统一而为难。其时《民法》规定:永佃权人不可将田面转租他人。这成为地主在永佃田上增加租额的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