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

ID:44362701

大小:74.0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1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_第1页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_第2页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_第3页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_第4页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_第5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沁园春183雪》中的历史谜团创作时间不是1936年2月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在致柳亚子的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在这里,毛泽东没有明说创作这首词的具体时间,但《毛泽东年谱》指出:1936年“2月上旬遇大雪,作《沁园春・雪》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诗词为媒,毛泽东与柳亚子》一书更进一步界定了具体日期:1936年2月6日大雪纷飞,“皑皑白雪把整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毛泽东为红军东征观察黄河渡口,2月5日到达离黄河仅有20余里的清涧县袁家沟,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壮志豪情,7日晚上,“毛泽东

2、奋笔疾书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但历史事实并不支持2月说。先看西安事变时任周恩来机要秘书的童小鹏所著的《军中日记》:1936年2月7日,“天气又一天一天转热起来,平日行军时总冻得手红脚疼的,今天一点也不冷,走路时已穿不住大衣了。”日记用“热”而不是“暖”来形容气候,可见当时升温升得厉害。8日的日记又说:“午饭后即追随队伍,路漫得要死,走五十里,真走得痛苦至极。”当时红一军团的干部童小鹏参加东征,正在陕北延长附近行军,宙于道路化冻而行走艰难。可见当时不仅没有下雪,更因天气的持续转热,连道路的结冰也融化了。再看当年关于红军东征的电报。据《毛泽东年谱》19

3、36年2月3日记载:“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周恩来、秦邦宪、邓发:’河冰全解,我军决从上游过河,主要作战方向仍应在东边。’”无论是当年的日记还是电报,都足以证明1936年2月7日前后所谓的“大雪”并不存在。再看2月中下旬的黄河。童小鹏2月14日的日记记载:“天气已一天热似一天,似乎有点像春天的光景。”2月21日上午,童小鹏渡过黄河,并在这天日记里记载了他眼中的黄河:“约莫两百米宽的黄水荡漾地流着。两岸因是层层的岩石,故四面并不宽阔,水的两边还残留着一些尚未坍完的冰,且有一些冰块正在摇摇摆摆地随着水流下去,又夹着不急不慢的流水声,好像是表示它洋洋得意似的。”《毛泽

4、东年谱》2月21日记载,毛泽东这天“从河口东渡黄河”。2月24H,毛泽东急电周恩来:“请速动员绥、清、延、延四县赤先队迅速过渡,拆毁堡垒,发动群众保护渡口。”电报又是“过渡”又是“保护渡口”,身在黄河边上的毛泽东显然知道黄河依然在奔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情景自然也无从谈起。完全可以断言,经过1935年暖冬的陕北,在1936年的早春二月,即使偶尔春寒料哨,也已经完全缺乏创作《沁园春・雪》所必需的寒冬腊月气候背景。创作地点不是高家洼嫄或石楼毛泽东当时究竟身处何地对北国风光作实景描写?2月上旬说认为是在清涧县的袁家沟或高家洼嫄。确实,袁家沟顾名思义不是高地,完

5、全缺乏居高临下的视野。高家洼嫄位于清涧县城东,海拔亲米,在平均海拔1000—1500米的黄土高原上属于矮个头。当时毛泽东如果真站在这样的“嫄”上,虽然根本“望”不到长城,却可以清楚地看到附近的黄河,因为他就是专为视激南来。即便可以尽情遐想“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但面对奔腾的黄河水,又岂能视而不见,竟然落笔“大河上下,顿滔滔”。因此,认为袁家就高家洼晾’就是《沁园春・雪》诞生地的观点显然难以立脚。还有文认为是在鯛娄。据《毛泽东年谱2月23日的记载到达距石楼四十里的张家塔。九时,致电徐海东、程子华'石楼为东征战略要地,须尽一切方法夺取之。’二十时,致电彭德怀并告楼

6、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不论中阳、石楼等城能否攻克……。二十一时,又致电徐海东、程子华,要他们二十四日来聚塔一叙,把所有报纸杂志和敌情粘策。”当年的电报证明22日毛泽东根本不可能在石楼。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在24日致电周恩来敌有四路总攻计划,大战在即,钱准备一切。”可见东征的进攻刚刚开始,战略要地潇得手敌军的反扑迫在眉睫,作为前线总指挥的毛泽东忙籬幄调兵遣将,在胜负未知之前,怎么可能具有登上高雷作词的悠然自得与闲情雅兴。更何况长征刚到幽人困马乏缺衣少食,立足未稳、前程未卜,毛泽东又岂能襯群雄,以“风流人物”的今朝胜利者自居。因此,认为石楼就是《沁园春・雪》诞生地的

7、观点同样难以立脚。可以断言,无论是陕西清涧县高家洼嫄还是山西石楼,都不可能是《沁园春•雪》的创作地点。构思的真实地点是在空中《沁园春・雪》有两个关键特点,是正确解读诗词诞生于空中的钥匙。第一特点是鸟瞰。众所周知,对风景写实的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决定其视角,从而左右其文字的运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表明作者是在仰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明作者是在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作者是在俯瞰。但是,由于受时代客观条件的限制,旧时描述大自然的诗作根本不可能产生鸟瞰的全方位视角,而《沁园春・雪》却匪夷所思地做到了这一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这开篇三句显然不是毛泽东脑海中的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