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腹+泻

儿科学 腹+泻

ID:44318301

大小:2.80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10-20

儿科学 腹+泻_第1页
儿科学 腹+泻_第2页
儿科学 腹+泻_第3页
儿科学 腹+泻_第4页
儿科学 腹+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学 腹+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腹泻病授课对象:五年制广西医科大学儿科学教研室主讲教师:王琳琳Diarrhea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2、掌握腹泻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3、熟悉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掌握腹泻的治疗5、了解腹泻的预防重点1、腹泻的发病机理:分泌性、渗出性、渗透性、肠道功能异常2、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3、腹泻的诊断及治疗难点1、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2、不同程度、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临床病例6月男孩,因发热、腹泻3天于12月18日急诊入院,入院前三天清晨突起发热,下午呕吐2次,继而泻水样便5~6次,量少,次日吐止,泻频至10余次/天,尿量减少,体温:38.5℃,神萎,前囟眼窝

2、凹陷,泪少,咽稍充血,心肺阴性,皮肤弹性减退。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疗?什么是腹泻病?6个月-2岁多见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常见病。全世界<5岁儿童每年患腹泻病约10亿人次,其中死亡>150万;我国<5岁儿童每年患腹泻病估计有1.7亿人次,死亡4万多;平均2.01次/人,婴儿为4次左右;为什么婴幼儿容易腹泻?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紊乱。病因[内在因

3、素]消化道有三个防御系统肠道菌群肠道黏膜上皮肠道免疫系统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1)胃酸偏低、排空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2)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较低,肠黏膜免疫的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不完善。粘膜免疫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有害的外来抗原,并激发适当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对于对机体无害的良性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这种对肠道内抗原的不反应性称之为“口服耐受(oraltolerance,OT)”,是肠道免疫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3)肠道菌群失调(1)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Th1/Th2TregcellsTTIL-10TGF-βIFN-γorIL-4正常菌群

4、:可以调节肠道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2)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4)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儿肠炎感染机会高10倍牛乳营养成分的破坏。 乳具的消毒。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纯母乳n=95部分母乳n=126配方奶n=257p胃肠道感染2.9%5.1%15.7%<0.001呼吸道感染25.6%24.2%37.0%<0.05(Howieetal1990)主要病原是: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感染的动物感染的人水易感人群食物1、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rotavirus)星

5、状病毒(astr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如诺沃克病毒(Norwalk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s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等,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粪便中的轮状病毒颗粒FromKapikianAZ,ChanockRM.Rotaviruses.In:FieldsVirology3rded.Philadelphia,PA:Li

6、ppincott-Raven;1996:1659.发达国家细菌不明原因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其他细菌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不明原因欠发达国家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月份发病率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季节分布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在10-3月(秋季腹泻)2.细菌感染-夏季多见(1)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已知菌株分5组a.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最早发现,粘附肠上皮-微绒毛破坏,粘膜充血、水肿b.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c.侵袭性

7、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d.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黏附结肠,产生与志贺菌相似肠毒素,肠黏膜坏死,肠液分泌-出血性肠炎e.黏附-集聚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E.EAEC)以集聚方式黏附于小肠下段和结肠黏膜致病,不产毒素,不伤组织(2)空肠弯曲菌直接侵入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侵袭性腹泻(3)耶尔森菌除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外,还可产生肠毒素(4)其他:沙门菌、变形杆菌、金葡菌等3.真菌: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4.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

8、虫、人芽囊原虫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感、肺炎等[非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