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

ID:44317847

大小:4.50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10-20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1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2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3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4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5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6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7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8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9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_第10页
资源描述: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朱军2002-12-11肿瘤流行趋势发病率死亡率原因人口老龄化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工业化进程中的不良影响肿瘤细胞的特征因遗传性质的变异,致细胞突变。具有自己的生长信号途径。可逃避细胞凋亡这一内在生命程序的安排。有“无限”的增殖能力。可生成新生血管。能转移性生长。控制肿瘤的关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干预癌前病变早期诊断适度治疗肿瘤治疗模式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传统化学药物治疗生物免疫及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治疗原则综合化个体化关注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更“好巧小少”。药物治疗:高效低毒新靶点。放射治疗:更“稳准狠”。化疗的发展50~70年:H

2、N2,CTX,5-FU等单药。70~80年:ADM,DDP等联合化疗。80~00年:紫杉类,喜树碱类新化疗药等。美罗华,赫塞停,格列卫等新靶点药物。21世纪:生物免疫和靶向治疗。传统化疗药物的特点相对的非特异细胞毒药物。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动力学差异。治疗窗较狭窄。什么是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和利用机体的免疫反应拮抗肿瘤细胞。凡应用生物技术手段治疗肿瘤者,皆可列入肿瘤生物免疫治疗范畴。生物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肿瘤细胞具有抗原性,并能引起抗体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器官中枢:胸腺,骨髓外周:脾,扁桃腺,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特异

3、性:T细胞/B细胞非特异性:巨噬细胞,粒细胞生物活性产物人体及淋巴结示意图免疫活性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识别:自我与非己区别:有害与无害生物免疫治疗的一般原理生命机制稳态论免疫调控论基因拮抗论肿瘤抗原的概念免疫原性特异性个体特异肿瘤类型特异肿瘤相关特异免疫反应性CTLCDC,ADCC肿瘤抗原的其它作用参与信号传导参与物质运输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反应介导细胞与基质间的反应免疫研究的成果抗原递呈机理T细胞受体细胞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免疫调控及免疫监视肿瘤逃脱免疫杀伤机制医学生物技术的进步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学的新诊断技术—分子诊断。基于基因工

4、程改造的新预防疫苗。重组疫苗新靶点药物及治疗。组合化学及重组药物。肿瘤生物学研究的动向端粒及端粒酶血管生成信号传导凋亡生物免疫治疗的特点?选择性杀伤肿瘤。分化与抑制肿瘤细胞。调节和平衡机体免疫系统。生物免疫治疗的演进19世纪末,Coley毒素治疗肿瘤。1953年,动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发展,诞生了肿瘤免疫学。1980年后,非特异性生物免疫刺激剂的发现。1985年以后,开始使用CTL和LAK细胞,提出生物反应调节剂理论。生物免疫治疗分类利用各种生物免疫调节剂,细胞因子,肿瘤疫苗和基因导入等方法,调节机体免疫拮抗肿瘤。直接使用特异性单

5、克隆抗体抗肿瘤抗原。种类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细胞因子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1982年,Oldham首次提出BRM的概念。调整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使二者朝着有利于治疗的方向发展。BR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植物及生物工程。Bio-chemotherapy;Chemo-immunotherapy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抗肿瘤增敏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宿主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种类

6、中医中药多糖类:香菇多糖,云芝多糖,葡聚糖,多抗甲素等。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短小棒状杆菌,BB素,高聚生,胞必佳,乌体林斯,溶链球菌等。胸腺肽:胸腺肽,胸腺五肽,日达仙等。化学合成类: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千余年来的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存在问题制约发展。前景依然美好。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阴阳正邪虚实常用抗肿瘤中成药扶正抑瘤,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康莱特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榄香烯乳,威麦宁胶囊,参莲胶囊,参一胶囊,香菇多糖,云芝多糖,六神丸等。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贞

7、芪扶正胶囊,百令胶囊,施普瑞,参芪胶囊,生血宝,八珍颗粒,强力生白片。细胞因子疗法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IL-2,IL-4,IL-6,IL-12,IL-11INFα-,β-,γ-。TNFα-,β-。CSF-G/GM/MEPO内源性细胞因子导向和基因治疗干扰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对低度NHL有效。能延长缓解期和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期。与化疗联用,患者可耐受,但血液毒性增加。干扰素慢性不良反应脱发性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异常抑郁基因的分类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凋亡基因DNA修复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激素受体基因基因改变的方式DN

8、A序列改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性改变。基因扩增基因异位基因缺失基因甲基化缺失基因治疗的种类自杀基因(药物敏感基因)转染肿瘤细胞,诱导和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TNF,IL-2R;IL2,MDR等抑癌基因疗法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治疗—癌基因基因靶向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