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疗效研究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服外用治疗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妇科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试验组按照中医症候分型给予中药内服,同时给予中药外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复发率方面,试验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妇科炎症,效果更优,且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关键词】中药内服;中药外洗;妇科炎症;疗效妇科炎症的发病率相当高,
2、治愈后容易复发,给广大女性带来困扰。常规的西医治疗虽能迅速起效,但是复发率高,且多次服用抗生索,易出现耐药性,破坏生殖道菌群平衡,导致感染反复发作[1]。中医治疗妇科炎症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对41例妇科炎症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现对研究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妇科炎症患者共82例,就诊后均经B超、白带常规检查等方式确诊疾病。其中阴道炎56例,慢性盆腔炎26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4.68±3.71)岁。症状以小腹胀痛、白带异味、带下豆渣或黄脓状为主。病例入组后,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
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伊曲康卩坐胶囊口服,1次/d,200mg/次,晚上睡前服;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奥硝哩口服,1次/d,500mg/次;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达克宁塞药治疗,晚上唾前将达克宁栓置入阴道后穹窿,连续治疗7do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头抱曲松钠静脉滴注,2g/d;替硝哩静脉滴注,0.4g/d,二者均连用7do7d后改给左氧氟沙星片(500mg/次,1次/d)、替硝卩坐口服(1g/次,1次/d),二者连用14ch试验组按照中医症候分型给予中药
4、内服,同时给予中药外洗治疗。中药泡洗处方:土茯苓、龙胆草、败酱草、蛇床了、地肤子、黄柏、苦参、百部,各300g,荆芥、防风,各200g,花椒、冰片,各50g,尼泊金乙酯10g,苯甲酸钠10go水煎上述屮药,取浓缩液1000mlo每次取100ml该药液与凉开水混合至500ml,冲洗外阴及阴道深处,1次/d,1疗程为7do中药汤剂根据中医症候的分型开方:①湿热下注型:车前草、茜草,各20g,泽泻、龙胆草、生地、红藤、赤芍,各15g,茵陈、柴胡、郁金、制苍术、牛膝,各10g,虎杖、炙甘草,各6go②阴虚加湿型: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参,各10g
5、,茯苓、香附,各15g,知母、黄柏,各10g,女贞了、旱莲草,各15g>蒲公英、赤芍,各20go③脾肾阳虚型:黄茯、口术、党参、山药、赤芍、荆芥,各20g,川断、菟丝子、慧仁、车前子、巴戟天,各15g,肉桂10g,桂枝10g,炙甘草6g。④寒湿凝滞型:丹参、口术,各20幻香附15g,乌药、赤芍、延胡索、慧仁,各15g,小茴香10g,桂枝10g丹皮、泽泻、黄柏,各10go临证屮据正气虚损及湿、热、瘀、邪Z偏颇,随证加减化裁。(因临床证型复杂,有兼夹证候,以上证型随症加减。)盆腔炎患者疗程应延长,待其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1周。1.3效果评判标准[2
6、]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口带常规检查正常,停药3个月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口带常规检查正常,停药3个月内无复发;无效:临床症状及B超、口带常规检查均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二(治愈+好转)/总例数X100%o1.4统计学方法本组全部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方面,试验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o3讨论妇科炎症
7、包括的种类较多,有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外阴炎等[3]。在全球范围内,妇科炎症发病率均较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婚妇女中,感染妇科炎症的比例约为42%。虽然该类疾病发病率高,但是由于是常见病,较易治疗,部分医生及患者对该病的预防、治疗不够重视,结果可能导致病情迁延,逐步恶化为妇科肿瘤或其他严重的病症。常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炎性症状能够迅速改善,但西医治疗难以彻底,多次反复服用抗生素,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阴道内大量有益菌也被杀死,阴道菌群平衡环境遭到破坏,真菌重新繁殖,导致炎症复发,且患者出现耐药性的风险较高[4]。祖国中医学将妇科炎症
8、归于“下焦湿热”、“带下病”、“腹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起因多为身体虚弱,被寒湿、湿热邪毒入侵,涉及下焦,导致气血经络阻滞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