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ID:44311944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_第1页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_第2页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_第3页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治未病在春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春温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的急性热病,多发牛在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治未病是中医治疗温病的一个重耍原则,尤其适于春瘟,积极有效地做好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对春瘟的防和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治未病的含义有二,一是未病先防,使疾病不发生,如孙思邈所言:“上医医未病Z病,中医医欲病Z病,下医医已病Z病。”;二是已病防变,使疾病不传入其他脏腑如《难经》、《金匮》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外感温热病篇》“务在先安未受邪Z地”是也,而且一脏有病除治疗本脏外,还要积极治疗与本脏

2、相关的脏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未病先防“春伤于风,夏必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痢;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丁寒,春必温病。”《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且《伤寒六书•伤寒统论受病之由》中道“夫伤寒者,冬时天气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Z气,正乃肾与膀胱坎水用事,体虚触冒之人,中而即病,曰伤寒:不即病者,乃寒毒藏于肌肤。此因肾水涸竭,春木无以发牛,热不能发泄,藏郁于内,遇感而发,至春发为温病,热病重于温病也。”表明春瘟的发生有几方面的因索影响:一是冬伤于寒,指出外邪作为一种致病因子侵袭人体,有即发者,

3、也有不即发而潜伏于内者,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邪正暂时保持和对平衡而不出现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适。如能做好防护,避免感受邪气,可有效地减少春瘟的发生。二是正气有虚,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在人体正气减弱,或有其它条件如再次外感、情志不适等,所伏邪气随之鹘张,引起疾病发作。春瘟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素体阴虚者,病程屮伤阴突出,后期尤以肝肾阴亏为著。《内经•四气调神犬论》中提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上古天真论》中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有常,不妄作劳”,如正能做

4、好上述养生法则,可使正气不虚,邪无rti出,而避免疾病的发生。1.已病防变温病易循卫气营血传变,春瘟亦如是,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治疗上应防止邪热入血、动风,及损伤他脏,具体可在以下病例体现。病例:易某,女,15岁。1982年1月29日初诊。晨起后频呼头痛,呕吐,哭闹不已,家长即送医院治疗。经检查后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收治人院。予磺胺类药物输液及常规降温,自晨至暮未效,邀中医会诊。证见初病头痛,壮热(休温40・2°C),无汗,不恶寒,口渴欲饮水,呕恶痰水,

5、烦躁不安,频掀衣被,小漫黄赤短少,唇干裂。舌赤、苔黑而干,脉洪数。询得今日午前月水适潮。证属春温,刻处火盛阴伤之际,有热人血室之虞。法当清火养阴,凉血透托。处方:川连3g,赤芍、白芍、清阿胶(%羊化服)、黑元参、丹皮、黑山梔、连翘、金银花、钩藤、淡竹叶各10g,细生地12g,生石膏30g。2齐I」。6小吋服1次,24小吋内服完。翌日晚复诊:身热渐退(体温38.3°C),烦躁已除,口中渐和,呕恶亦止,黑苔转润。邪火已降,阴液渐复矣。前方去阿胶,加生廿草3g,续服2齐I」,每口1齐IJ,药服完休温恢复正常

6、而出院。按:根据患者发病季节,起病即高热不退,不恶寒,伴烦躁,以及苔脉等伏热内发的特点看来,即可诊断为春温。治则方而,首先要摒除以辛凉解表法为主治疗时病初起的常规,而应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则,按照春瘟伏气温病来处理。本例患者有两点需要讨论:①舌苔:叶天上《外感温热篇》指出:“舌黑而干者,津枯火炽,急急泻南补北。”因而以仲圣黄连阿胶汤为主方,取黄连泻南方之火,阿胶补北方之水。②病初半日,月经来潮。此刻应慎防热入血室。忆及仲圣曾用刺期门法治热入血室。期门乃肝经募穴,肝为藏血之乡,一旦邪人足厥阴经,将有热极生风

7、,抽搐痉厥等重症出现,从“温邪则热变最速”的特性及从“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法着眼,用丹皮、山梔、生地、元参等以清肝、凉血、滋阴,钩藤平肝熄风。再以功擅清热解肌、泻火之石膏,与泻三焦火之连翘、清热解毒之银花配用,不仅能清气分之热,且与丹皮、山梔、生地、元参为伍后,有“透热转气”,进而托伏温之邪外出之意。复诊时加入甘草,与初诊方中之白芍合用,又有“酸甘化阴”之效。总之,治未病的思想贯穿春瘟的整个治疗过程,对春瘟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更好地运用。参考文献:1.《治未病〃理论在

8、温病治疗中的运用》王少华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1月第45卷第1期P6-72.浅论《温病条辨》治则王瑞辉陈明辉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3期P49-501.《试从“治未病”看温病“伏邪”说》张喜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1月第25卷第1期P12-142.《温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探讨》吕文亮浙江中医杂志1996年3月号P133-1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