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ID:44304791

大小:2.03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0-20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职业健康监护中心2016年4月噪声的危害及听力防护耳的解剖与听觉产生的机制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声波传入内耳受到障碍。临床上常见的中耳病变——鼓膜穿孔(外伤性、炎症)、听骨链病变、咽鼓管功能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肿瘤(胆脂瘤)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由于内耳病变(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任何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特点。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特

2、点初期表现为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听力下降,耳蜗基底部组织细胞受损变性、坏死,随着接噪时间延长,病情加重,会加速耳蜗由功能性改变发展到器质性病变,向语言频段500HZ、1000HZ、2000HZ发展,就出现明显语言听力障碍。什么是“噪声聋”?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当听力损失到语言频段且达到一定程度时,终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

3、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针对职业性噪声的防护听力测试是保护员工听力的必要手段。定期的听力测试可以对员工的听力损失作出评价。针对职业性噪声的防护*首选-工程控制(控制噪声来源及强度)*次选-佩戴听觉保护器材消、吸、隔、阻、塞防噪声耳罩(31050MAX400)隔音耳塞-防噪音耳塞(可以降30分贝)耳罩的正确佩戴方法(一)将头带戴在头上。(二)耳罩要完全罩着耳朵及紧贴头部。耳罩的优点*容易合适*容易监察*容易配戴*容易保养*比较稳定*较少耳部感染耳罩的缺点*在热的

4、环境中比较不舒服*笨重*妨碍其它安全用具*比耳塞昂贵入耳式耳塞持续暴露于噪声环境中请佩戴入耳式耳塞使用指导:将耳塞的体积压缩放进外耳道内合适的位置,不能有部分耳塞留在耳道外耳塞的正确佩戴方法(一)双手洗净,以拇指和食指将耳塞均匀揉扁。(二)将耳朵稍微拉高及拉后,把耳塞放入耳孔内,调整适当的深度,并用手轻按约30秒,待耳塞膨胀回原状。(三)正确的耳塞位置耳塞的优点*容易携带及存放*在热的环境中比较舒适*不妨碍其它安全用具*比耳罩便宜耳塞的缺点*容易遗失*可引致感染*颚骨运动时可能移动*配戴比耳罩困难听力损失

5、的原因先天后天*遗传*变老*胚胎受损*疾病*受伤*药物*噪声听力损伤的原因(疾病)传染病---麻疹、腮腺炎、脑膜炎等的并发症。感染---掏耳朵、脏水进入耳朵、鼻腔感染等。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水杨酸类、抗肿瘤、奎宁药等易导致听力损伤。听力损伤的原因(疾病)外伤---扇耳光、巨大的炮声或爆炸声、跳水、头部外伤等。噪声---工作中的噪声、在家听音乐时声音开的极大、长时间听耳机、摇滚乐、迪厅。耳周病变---鼻炎、鼻窦炎等。其它---外耳道耵聍栓塞、新生儿黄疸、饮酒、吸烟、高血压、遗传因素等。如

6、何正确地掏耳朵不要经常性的去掏耳朵,尤其不能使用利器去掏耳朵。耳垢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轻轻的把耳垢清理出来,不要探入太深。建议半个月清理一次。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耳朵进水该如何处理通常正常人洗澡、游泳耳朵进水没有太大关系,一般都能自行排出来。耳朵进水后,最好及时用棉签擦干,以防耳部感染。但是如果耳朵有炎症的话就不能进水了,尤其是有慢性中耳炎或者鼓膜有穿孔的情况,耳朵一旦进了水就会加重炎症。使用耳机对听力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分贝环

7、境中会对耳部软组织带来损伤,导致听力下降。这将对听觉系统造成持久性损害。戴耳机时间长了可起起头胀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耳边留有余音,影响正常听力。最好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至少一小时休息一次。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造成更大伤害。耳毒性药物经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局部创面敷用、体腔或椎管注射、中耳滴药等途径,均可对内耳产生毒副作用,孕妇使用该药可经胎盘损害胎儿的听力。有下列现象说明可

8、能有听力受损侧耳听人说话是为了听得更清楚爱观察口形说明听不清楚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的很大说话声音太大也是听力不好的表现善待我们的耳朵提高意识,尤其注意小儿,避免其患耳疾。积极治疗新生儿黄疸、接种疫苗避免传染病。早期发现、治疗耳疾。避免意外伤害,尤其是头部。骑摩托车使用头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干净药棉(不能用一般的棉签)清理耳朵。按医生处方(包括使用剂量)使用药物。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避免常到迪厅,不要经常听声音嘈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