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ID:44302314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_第4页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所属学科:美术标题: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单位:白马小学姓名:彭迎春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内容提要:欣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结实、评价形成欣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两个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几年实践,我发现,习惯思维上的美术课即绘画课使学生偏轻于美术欣赏学习,教师的机械讲解和欣赏资料匮乏使学生学习索然寡味。于是,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分析教材,预见课堂;二、设置“引错”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想象力,

2、从而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关键词:课堂预见、引错、质疑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审美”一词被反复强调,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课程往往教师的讲解、说明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做得不够,学生的自发探究行为更少,情感体验

3、也受到忽视。学生这样得来的一切必定是不深刻、不稳固的,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教学行为“不是为了把感觉、感受和思想机械化,而是为了体验一个过程,强化感觉、感受和思想;不是为了把学到的东西归类,而是为了使学到的东西植根;不是为了发现已学过的东西,而是为了不断寻新的东西;不是为了知道什么,而是为了思考什么”(引自黄梅著《德国美术教育》)。这段话用于美术欣赏可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

4、、性格等有直接的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样他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全面和立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创新才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欣赏课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让学生成为欣赏学习的主人。一、正确的课堂预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预见是指提前预测、预知。教师的预见表现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种种预测。预见内容包括两方面:1、学生忙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地程度如何?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或快乐、兴奋、有满足感

5、?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2、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材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积极作用和主要作用?怎样运用才能到到理想中的效果?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筹和选择阶段要反复考虑,预见这些问题,然后进行调整、取舍,拿出最优化方案。打仗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如此。备课在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才筛选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把预见工作放在

6、首要位置,备学生、备自己,教学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日渐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而如果学生没有探究欲就不会有自主的探究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的阐述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占很大的比重,为了避免平铺直述式的枯草的讲解,避免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教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学习动机上下功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欣赏内容出发,注重结论的认识,而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

7、主导作用,基本上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等等。这正如全国著名教师侯令说的:“我们对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观念上、习惯势力、旧的传统仍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上,怕打破定势,引起混乱,不敢入手。”这种方法,学生也能进行一次而积极的思考,但还是略显被动,难以形成强烈的探究欲。如果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发产生疑问,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因为自发性是研究问题的主要原动力,有了自发的疑问才会有自发的探究。在上欣赏课前,教师一般要收集很多相

8、关资料。我在分析材料的运用中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一次设置了“引错”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比如:四年级欣赏课:《捣练图》唐张萱,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工笔重彩画的技法和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工细劲挺得线描就需要画家具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这种画产生于用毛笔写字的年代不是偶然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我设计了“引错”环节,依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不用毛笔写字,练书法的也极少。我画了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