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证明责任分配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

ID:44285497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_第1页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_第2页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_第3页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_第4页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证明责任分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证明责任分配张加梁【内容摘要八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制度屮的核心问题2—。本文在阐释了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分配内涵的基础上,就证明责任分配的制度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现行的可依据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主要有一般规则、具体规则、倒置规则(例外)等。针对这些规则如何理解和把握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实践屮的证明责任分配并非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何分配的问题比较复杂。作者认为,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可以遵循的情况下,应当从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出发,根据立法精神,参照有关案例和理论学说,妥当分配证明责任。【关键词】: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分配规范实质分配标准证明责

2、任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2—。当事人在开庭审理中能否取得主动和占据优势,能够取得有力的诉讼结果,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于其是否履行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凶此,意欲取得有利于自己的裁判结果的当事人及其律师,在庭审程序屮必须自始至终地把握已方应就何事项承担证明责任,证明责任的具体内容、履行证明责任的标准和程度等关键问题。不仅如此,一旦案件审理到最后出现了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状况,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就要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所谓“证明责任乃诉讼的脊梁”',这一法谚形象地道出了证明责任及证明责任分配的重要性。冃前我国有关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律规范还很不完善,

3、存尬不少疑义和漏洞。这一方面给法官解决实践屮的证明责任分配造成了困难和压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在实践中法官随意分配证明责任的情形,影响案件处理的公正。木文I韦I绕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结合实践中的体会,就有规范依照的悄况卜•如何理解和把握现有的证明责任分配规范,以及在没有明确规范町依照的悄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证明责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的含义证明责任乂称为证明责任、立证责任。证据法理论屮的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其案件事实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同时,如果案件事实在诉讼结束前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曲该当

4、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双重含义。证明责任分配区分为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形式分配标准是指依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分配证明责任。实质分配标准是指在没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情况下法官自由裁量分配证明责任。成文法国家一般以形式分配标准为基础,以实质分配标准为补充。2002年4月1H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丁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即采取这种方式。证明责任包含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杲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与此相应,也就存在两种意义上证明责任分配。1、行为意义h的证明责任

5、,人陆法系学者称为主观证明责任,亦称提供证明责任、形式证明责任,诉讼上的证明责任或虚假证明责任。英美法系和对应的概念是提供证据的责任,扌旨在诉讼进行的各个阶段,当事人为避免败诉的危险或不利的诉讼后果而承担的向法院提出证据的行为责任。行为意义」:的证明责任,又包括提供本证的责任和提供反证的责任两种类型。前者指当事人对特肚案件要件事实提出证明成立的证据,H的是避免败诉的风险和其他不利后果。后者的前提是,对方当事人(一般是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己经提供了证明,而且法官因此获得了临吋心证。后者指在具体的诉讼中,当事人根据法官的心证状态所承担的证明责任,H的

6、是阻止、阻碍对方的木证,动摇法官的心证,使对方的主张不能成立或真伪不明。如果反证的当事人要动摇法官的临时心证,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可以对法官的临时心证肓接攻击,并对对方的主张重新发难为一直接反证;二是可以向法官证明法律要件Z夕啲事实主张情势证明,以此获得动摇木证的结果为间接反证。但必须看到,反证人面对的不是客观证明责任,而是具体的提供证明责任。2、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大陆法系学者称为客观证明责任、判定责任、实质证明责任、非常的证明危险、证明风险、争议风险或者判定的风险。英美法系和对应概念是说服(陪审团)的责任。指经过审理,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

7、况下,法官又不能拒绝审判,只能由一方当事人承担败诉的危险或不利的诉讼后果的风险负担的行为责任。当法官对事实问题的认泄存疑时,才能依据客观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作出证明责任分配的决定。一项争议事实“真伪不明”的前•提条件是,原告提出有说服力的主张,被告提出实质性的反1•张对争议事实就有证明必要;用尽程序上许可和可能的证明手段,法官仍不能获心证;口头辩论已经结束,法官心证不足仍没有改变。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及分配标准是在实体法规范中预设的,是由案件性质决定的,与审判进程无关,且只能由一方当事人负担,不会产生证明责任转换。卜述特征使其区分于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

8、。与证明责任及其分配密切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即主张和反驳。所谓主张,是指当事人陈述有利丁自已的法律效果或事实,但般情况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