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83429
大小:16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0
《马基材料分析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六、材料分析题(一)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TT态,复杂多样的爭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冋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占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木原。这是因为力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木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來源。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1=1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
2、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岀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丁是创造出有牛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人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茯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材料419世纪徳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材料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材料2的不
3、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2)财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
4、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口宇,往來古今曰注。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山(《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Z理,无心外Z物(《传呆》)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Z道也,生物Z本也,气也者,形而下Z器也,牛物Z是也。”“未有天地Z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子语类》)材料3、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而、部分片而地、夸大地……发展
5、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口然的神话的绝对”。请冋答:(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答案要点:(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3)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3、下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材料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口:“是吾剑Z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自《吕氏春秋・察今》材料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Z时可
6、导也。今水己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引口《R氏春秋•察今》材料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Z。其父口:“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引口《准南子•人间训》请冋答:(1)材料1刻舟求剑和材料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2)材料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Z处和
7、不可取Z处是什么?(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两则寓言说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不随之而变化,不是被讥笑为固执迂腐(刻舟求剑),或就会在行动遭受挫折和失败(楚人过河)。这两则寓言给人的启迪和教训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僵化停滞,必须顺应客观世界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2)寒翁失马这一哲学寓言揭示好事和坏事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好事和坏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这一寓言的合理之外在于警示人们遇到好事和坏事都冷静对待与处理,不因好事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坏
8、事而悲观失望。这一寓言不可取之处在于是从个人家庭的狭隘利益而不是国家、民族的利益衡量好坏。(3)人们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和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矛盾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