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80900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研究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研究[摘要]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已成为世界性行政改革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节约型政府,但政府行政成本增长过快且效率低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耍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增强行政成本节约意识、加强对行政成本监督和完善预算制度,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关键词]政府;行政成本;监督[中图分类号]D6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090-02政府行政成本是指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市政府
2、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所产生的各种相关费用,以及由政府行政行为所引发的现今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间接性的资源消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建立高效、低成本运行的政府是当今时代的诉求,也是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和新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有效降低和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不仅是提升政府绩效的关键环节,而且对于廉价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耍作用。一、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一)预算内行政成本增长迅速近年来,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均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的发展势头
3、。从纵向看,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一五”期间的12.75%上升到“十五”期间的17.7%;政府财政收入从1980年的1159.9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4877.34亿元,而同期的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则从75.53亿元飙升至8514.24亿元,增幅高达112倍,远远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从横向看,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费用也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同期水平,以行政管理费用山木国政府财政支出比例为参照标准,发达国家的比例平均约为9.5%,其中德国为6.9%;欠发达国家的比例平均为14.9%o而我国在2006年的比重为18.
4、73%,这个比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出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巨大预算外行政成本的存在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木支出由预算内成木、预算外成本和制度外成木三部分构成,对于预算内行政成本的统计和控制相对容易,由于预算外行政成本是事业单位可以自行安排和使用的,并且这部分资金不属于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因此很难接受社会监督而且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也相当庞大。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政府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数额相当,而大量制度外资金的存在也为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增加了难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制度外资金占预算内行政成木的比例为20%〜200%,冃前政府对
5、这部分资金使用的约束力相对薄弱。因此相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水平与财政承受力而言,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呈现出规模过大和增长过快的态势,给我国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二、我国政府行政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一)观念性原因一方面表现为政府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缺乏行政成本观念。由于政府在提供和获得资源的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一些政府部门内的工作人员缺乏行政成木观念,在对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近年来公众十分关注的“三公”消费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三公”消费资金数额的逐年攀升不仅挤占了正
6、常行政管理业务支出的比例,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行政价值观错位。体现在个别部门领导在做出行政决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而不是全局长远的利益,以最大化本部门利益为追求目标,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命令仅从利己方面曲解领会执行,这样不仅增加了平行部门的协作办公成本,也加剧上下级部门Z间沟通协调成本的增长,使得政府部门间的行政业务流程运行不畅,最终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二)制度性原因一是预算制度不够健全。各级政府对“三公”消费等活动的行政成本预算在政府预算中没有明确体现出來,致使这部分行政行
7、为的预算透明度不高;有关预算的法律和法规不够完善,目前仅有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限的法律來规范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行为,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原则比较笼统,没有明确规定预算制定、执行与公示的细则。此外,各级人大对公共预算监督缺乏力度。一方面表现在监督实效不强,在较短的会期里,面对“内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的粗略预算,人大代表们很难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表现为监督约束力弱化,由于受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决策与预算决策不协调、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多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算执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二是有关行政成本的责任制度不完善。对由政
8、府部门及其内部人员不当行政行为造成部门行政成木浪费或损失的问责力度不够,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健全的法治來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造成行政成本浪费的责任明确落实到部门和人员身上,通过奖惩相结合的形式才能有助于落实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三)机制性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