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人物研究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

ID:44259759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_第1页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_第2页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_第3页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_第4页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历史人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鸿章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政治舞台上,李鸿章无疑是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甸产牛过重大彫响的历史人物Z-0研究晩清历史,他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从1860年募纽淮军与太平军作战起,李鸿章仕途青云直上,先后出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署筹1870年后又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在这一职务上留任达25年之久。在前后40余年的宦海牛涯中,他是清廷“倚以为重”的军国重臣。他组建了以皖系子弟为核心的淮系政治、军事集团,参与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Z—,他创办了许多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了新

2、式教育,组建了第一支近代中国海军一一北洋水师;他长期主办对外交涉事务,并代表淸政府签订对外条约,是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当事者其至是关键人物。梁启超则更把他在李鸿章死后不久写成的《李鸿章传》别称为“中国近四十年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近代“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李鸿章一生的活动儿乎可以看作晚清历史的一个缩影。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來众说纷纭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3、各不同。”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Z英雄,非造时势Z英雄”0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ZH,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吋代。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Z中心的过渡吋代”的过渡性人物。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口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

4、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IH纷呈,中西杂揉,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乂是阻挡历史车轮。川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李鸿章以儒牛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太平天国运动是“四海变秋气”的封建衰世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

5、一式”的地上天国在现1比、在中国建立起來。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犬卜偕一式”的地上天国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吋代潮流的正义Z举。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白然是逆吋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

6、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耍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與其项背。他清醒地认识到,屮国处于“数T年未有之变局”,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人清帝国“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因而主张“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绝不应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屮,不思振作。为此,他提出必须向西方学习,举办洋务新政,以求“自强”、“自立”。他斥守I口而不避“人君”,为“自强”而力倡变法,主张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Z以西方富强Z术。他力主把“修明前圣制度”和学习“外人所长”结合起来。所谓“修

7、明前圣制度”,就是“变法度必先易官制”,改善封建政治制度。所谓学习“外人所长”,就是引进属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军事装备、机器牛产和科学技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淸朝封建主义的躯体。必须指出的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木主义,从而使屮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

8、时人称“一生功过在和戎”。外交的成败,自然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外交政策的当否。就综合国力即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而言,封建的中国远逊于列强,因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李鸿章有鉴于此,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姝,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秸于我”,屮国无法取胜于疆场,因而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羁縻”之策谋求“中外相安”之局。所谓“鞫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