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5730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生化制剂市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化试剂市场报告第一章临床生化试剂的概念与现状第一节临床生化的概念第二节临床生物化学试剂的技术分类第二章临床生化试剂的概念与现状第一节临床生化试剂的市场需求现状第二节临床生化试剂的市场供给现状第三章主要生化试剂的市场分析及各主要产品第一节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第二节肝、胆系统疾病:第三节肾脏疾患:第四节呼吸系统疾病:第五节脂代谢疾病:第六节神经、精神疾病:第七节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第八节骨代谢标志物:第九节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第十节治疗药物监测:第十一节自由基与NO测定:第四章临床牛化试剂的发展展望第一节临床化学学
2、科发展方面:第二节临床化学检验方面第三节InTec的发展战略英科新创体外诊断专家伙伴-1-InTec—IVDExpertpartner第三章临床生化试剂的概念与现状第一节临床生化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是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I矢学的结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以化学和I矢学知识为主要基础的成熟独立学科。广义上讲,临床牛物化学是研究器官、组织人体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临床生物化学除了要求应用化学与医
3、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外,述广泛地应用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新成就。在日常实践中,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阐述有关疾病的牛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牛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改变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某种原因引起器官病损或并发症导致体液生化组成发生的一系列继发性的改变。这部分内容又称Z为化学病理学(chemicalpathology)。第二,开发应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意义做岀评价,用以帮助临床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这部分内容有两方面的侧重点
4、:在阐明疾病牛化诊断的原理方面,侧重于论述疾病的生化机制,比较接近化学病理学的范畴;而在技术方法的开发应用方面,偏重于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应用,有人称Z为临床化^(clinicalchemistry),其中一部分内容又称之为诊断生物化学(diagnosticclinicalchemistry)□由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它相应学科的进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临床生物化学及其实验室技术在近二三十年中获得迅速发展和完善。它在临床医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己日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任何医院及有关研究部门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它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疾病防治的效果。第二节临床生物化学试剂的技术分类临床化学方法学的进展,主要源于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研究及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临床化学已从过去的手工滴定、化合物颜色反应进入一个全新的自动化微量分析时代。主要使用的临床牛物化学试剂的技术有:2.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近20年来生化分析技术发展很快。光谱技术已从单一的比色法发展为采用分光光度法、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原子吸收和火焰发射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等。分离技术除了一般的离心和超离心技术外,在层析和电泳技术方面
6、有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层析技术如薄层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气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HPLC以其快速、高分辨率在微量代谢物、药物检测方面更胜一筹。电泳技术中纸电泳、醋酸纤维膜电泳的应用已明显减少,琼脂糖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应用增多,目前已有自动电泳仪。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电泳也在某些临床化学实验室开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普及,作为科研手段的DNAPAG电泳与各种印迹技术已走入临床化学实验室。3.自动分析与酶法分析:前30年我们采
7、用固定吋间法测定酶活性,而近20年我们跨越了国外采用分光光度法连续监测酶活性的手工阶段,而一步到位引进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英科新创体外诊断专家伙伴-2-InTec—IVDExpertpartner动力学法连续监测酶活性。新方法的采用,使我们可分析的酶范围扩大,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同时自动化分析促进了酶法对代谢物测定的研究与应用,许多体内的牛化反应被模拟,过去采用强碱、强酸、火焰等比较激烈的化学反应被摒弃,代之以温和、快速、无污染的代谢物酶法测定。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口益增多,并作为模块组合参
8、与自动化分析。干化学分析由于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也在国内的许多实验室,特别是急诊室广泛采用。4.免疫化学分析:我国70年代开展了放射免疫分析,建立了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胰岛素的放免测定技术。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80年代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浊度法、酶免疫、荧光免疫、发光免疫等自动化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临床化学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