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

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

ID:44253657

大小:24.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_第1页
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_第2页
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民居风格细部分析与研究摘要:江南房子高矮错落,各式各样山墙,小巷与河岸照相辉映,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景色,整体造简单明了,有虚有实,色彩清新淡雅,随坡而建,临河贴水,空间轮轻柔和而富有美感。本文主耍对江南民居的风格和构件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输理。关键词: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70-01江南民居的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相对于四合院来说布置相对紧凑,占地面积较小。门的方位讲究得体,正房做大厅使用,后院常有二层小炮楼。四面墙围成的小院子叫做天井,这种天井只

2、能采光和排水。雨水通过房屋瓦砾流入天井,“四水归堂”rti此得名。建筑结构:“间”作为基本的建筑单元在四水归堂式住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房屋开间几乎都是奇数,通常是三、五间。每间房屋以廊相连,和院墙,围成封闭式院落。院墙上有很多的小窗户,为了利于通风,房屋前后也了开窗。屋顶结构比北方住宅相对淡薄。墙底砌有石块,屋内常铺石板,与北方建筑相比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屋梁仅有少量的雕刻,底色为栗、褐、灰等,通常没有彩绘。形成原因:1、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房子墙壁高且大;前后门相互贯通,方便通风换气;为防止潮湿,建有二层楼房的建筑较多,一层是砖结构,

3、二层是木结构。2、因为地形较为复杂,所以住宅院落普遍很小,四面的房屋都是一体的,为了适合南方的气候,房子的建筑结构较灵活,这样能够适应不平整的地形。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几乎都与马头相似,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城市,高出屋顶的山墙,都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也是一种很美的装饰。4、北方的冬天落叶归根,但在南方却司机长春。丰富的植物颜色,决定了民居外墙都使用口色,这样有利于阳光的反射,江南水乡房了的颜色较淡雅一些,使人在夏季有一种清凉的感觉。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屋子依河而建,方便了人们取水,清澈的小河水可以直接饮用、洗涤。水路乂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

4、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举例介绍:周庄因河成街,独有一份特有的古朴与幽静一一“小桥流水人家”,大约隔十儿户人家就会开出一条长长的弄堂。临街的建筑进门通常是堂屋,居民用來会客、起居,穿过堂屋是较为黑暗的楼梯间,再进入就是厨房了。厨房后面通常有个天井,往往儿家合用。民居建筑进深都很大,有吋沿进深方向会出现三四家人家,为了中间人家的出行,就必须开出弄堂。有人称江南窄窄的弄堂为避弄、火弄,是为了隔绝建筑火灾,这是有道理的。贴着河岸修的建筑通常正门开向后街,后门濒水,有的人家在此设一河埠头。这里是各家主妇们用水的地方,也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处。江南老民居中最不

5、适应现代生活的地方就是没有卫生间。马桶是江南人的生活必需品,姑娘出嫁的嫁妆屮往往要陪送一只新马桶,而家家在河道中清洗马桶更是每天的必做家务。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孕育便利。了这片泽国,温和的气候,分明的,充沛的雨量,为河运提供了人类的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环境下,江南水乡孕育而生。极具特色的水乡有水巷,踏渡,小桥,驳岸,码头、水墙门、石板路、过街楼等等代表水乡的建筑样式,构成了独特的水乡居住环境。普通的小宅,没有严格的中轴线,通常有两进、以一到三间为准,自由安排,依河而建,合理的空间利用也有它的弊端,就是较差的私密性。沿河或沿街的住宅通常开有小店。江南水乡的

6、民居在厅堂的组合吋,创造了一些极具特色的亮点,不仅丰富了水乡民居的内容,乂表现出强烈的特征。砖块砌成的门楼多富有雕刻都是做在前后进腰门的上面,没有实用价值只有装饰价值,相对当今来说明代的门楼简洁质朴,清代的雕花就比较繁琐了,与北方四合院…样,门楼上都有一块匾额。上海民居风格比较独特,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I口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富贵民居脊头都有做成龙,鸡的样饰。江南民居本

7、身的突破,更符合市民目前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一方面:如在建的新江南民居内,房型、面积、室内摆布、社区设施等都是最现代的,居住其间,市民既能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乂能轻松拥有智能化住宅的各项便利。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H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來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來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对现代设计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8、参考文献:[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