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讲课材料

材料-讲课材料

ID:44248078

大小:161.1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0

上传者:U-7604
材料-讲课材料_第1页
材料-讲课材料_第2页
材料-讲课材料_第3页
材料-讲课材料_第4页
材料-讲课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讲课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一、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结: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肌肉(一)组成骨与骨之间借骨连结相连,肌附着于骨的表面。全身的骨和部分软骨构成人体的支架,称为骨骼,它们通过骨相连结,共同构成:颅脑腔、胸脑、腹脑及盆脑:颅脑腔:大脑、小脑、脑干重要器官所在的位置,起保护作用。胸腔:心、肺、大血管、食管、气管腹腔:内脏、肝脏、胆、脾、肠管盆腔:膀胱(女性子宫、直肠)(二)、功能:1、支持保护内脏器官2、肌的收缩牵引骨骼生产运动因此运动系统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三)、骨的构造1、骨的组成骨主要有骨组织构成,每一块骨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它具有它们自己的血管和神经。2、功能:它不但能生长发育,而具有自身修复的功能。(四)骨的形态和分类,成人全身约有206块骨,根据它们在体内的部位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根据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长骨:呈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一体:骨干、有滋养孔、内部空腔叫髓腔 二端:较膨大有光滑的光洁面。2、短骨:立方形,位于身部、腕部及足部。有腕骨、指骨、足骨。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腔:有颅腔、胸腔、盆腔。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颖骨。二、骨的构造骨有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致密坚韧主要能耐受较大压力。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疏松形呈海绵状。骨髓:位于骨髓腔内,柔软有血管,有黄骨髓和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膜:致密结帝组织,有成骨及营养骨作用。三、骨的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软骨连结活动度小,间接连结由结缔组织囊构成,有间隙,活动度大。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连结。软骨或骨与骨直接连结,活动度小,或完全不能运动。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结,相对应的骨之间具有间隙,这类骨连结运动能力大。间接连结又叫关节。(一)关节的构造:1、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及骨的邻接面,关节面都覆盖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由透明的软骨构成,具有减少磨擦和缓冲外力冲击的作用。2、关节囊:为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膜性囊,附着在关节的周缘或其附近的骨面上,它分为内、外二层,外层为纤维层,厚而坚韧,内层为滑膜层,贴在纤维层的内面,薄而柔软,表面光滑,能生产滑液,润滑及营养关节软骨等。3、关节腔:关节囊及关节软骨所围所的潜在性间隙叫关节腔。关节的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和环转等。4、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除了基本构造外,还具有韧带、关节盘、半月板等(二)、躯干骨的连结:1、椎骨连结:颈椎、胸椎、腰椎、舐椎和尾椎。椎骨借椎间盘、韧带及关节相连结。2、脊柱的形态和运动:成年人眷柱长约70cm,女性和老年人脊柱稍短。从前面观察脊柱,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 大,自舐骨以下又渐次缩小,与脊柱承受重力密切相关。下位椎骨负重大,如腰椎,椎体相应增大,由于重力从骨盆向下肢传志,所以舐骨渐小。从后面观,再棘突纵形排成直线,颈椎脊柱方向较水平。胸椎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紧密,腰椎棘突近于水平向后棘突之间距离较大,所以临床上椎管穿刺多在第2-3腰椎间进行。从侧面观,可见脊椎有四个生理性弯曲:有颈曲、胸曲、腰曲、舐曲、脊柱的这此弯曲有利与人体的直立,又增加了脊柱的弹性,对行走或跳跃所产生的振动起缓冲作用。脊柱的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三)、胸廓:1、组成:由12胸椎,12对肋、1块胸骨连结而成。2、功能:支持和保护胸腔内的器官参与呼吸运动。肋共12对,弯曲呈弓形,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胸骨位于胸前壁中正,与12对肋前端连结共同组成胸廓。(四)、胸廓的运动: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消化腺组成,消化系各器官大部分位于腹腔和胸腔内,它们的位置一般较固定,临床为了便于描述各器官的位置,通常人为的在胸腹部、体表、划出若干标志线和分区。(一)、食管:食管的形态和位置:食管的三个狭窄解剖特点:(二)、胃1、胃的功能2、胃的形态分布3、胃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第二节消化腺除口腔及消化管壁的腺体外,主要有肝和胰,消化腺的主要功能;分泌消化液到消化管,参与食物消化。 (一)、肝1、肝的形态位置:第三节: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组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执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不断的吸收入鲜的氧气,排出体内的C02,使人体新陈代谢顺利进行。第一节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以喉为界以上的呼吸道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称为下呼吸道。一、气管与主支气管形态,位置解剖特点:二、肺的位置形态和解剖特点三、肺的体表投影:四、胸膜与纵隔的概念:1、胸膜的位置、形态生理功能。2、胸膜的体表投影第四章脉管系统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组成。第一节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淋巴(一)心脏的形态位置:心脏的体表投影:各心腔的形态、位置。第二节心脏的传导系统:第五章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组成。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按分布的范围分为:躯干神经和内脏神经。第四章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排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水,并将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液体总量,血浆离子的成份,为渗透压、酸碱度,是维护细胞内环境稳定重要器官。第一节肾肾的形态位置:第二节输尿管的形态与功能 第三节膀胱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生理讲义1.心率:定义:心脏跳动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跳次数。正常心率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2.呼吸: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排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三个环节来完成: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3・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各级部分,脊髓只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续站,而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和脑桥。4.肺活量:定义:尽力吸气后,从肺内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问肺活量它是朝气量.补吸气量后和补吸气量之和,其值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体位.呼吸强弱有关,正常男性有约3500ml,女性约2500ml.5.胃的排空:定义: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一了解下胃的运动,它为胃排空提供动力,胃运动有两种形式,1•容受性舒张:可使胃腔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2•蠕动:起始与胃中部约3次/分,约1分钟到达幽门在3种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6.胃酸的生理功能:定义:杀灭从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澈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引起胰泌素的释放,促进胰液及胆汁的分泌;其所造成酸性循环有利于小肠的吸收7.激素:定义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和松果体等激素分二大类1•含氮激素:(1)肽类和蛋白激素;(2)类固醇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8.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将血液离心后分为3层,上层浅黄色的液体为血浆,下层深红色不透明的为红细胞,中间是一层白色不透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的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即血液的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约相当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ml到80ml血液,正常成人血量约5L左右。血浆成分包括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氧.二氧化碳等。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其中白蛋白为40-48g/L,球蛋白为15-30g/L,白蛋白和多数球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肝病时常有白/球比例倒置。红细胞,正常成人男性数量为(4.5-5・5)*10/L,女性为(3.8-4.6)*10/L,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男为120g/L女为110—150g/L。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也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 4.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震动所产生的。可正常听到两个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是由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房室瓣引起的心室振动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底,持续时间长,心室收缩力量越强其越强。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他是由主动脉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产生的,其音调高,持续时间长,其强弱可反映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的高低。5.心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心肌中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等具有自律性,其中窦房结90-100次/分,浦肯野纤维为15-40次/分,所以说窦房结为心脏的起搏点、。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心房兴奋后,经较长才引起心室兴奋收缩,可避免心房和心室收缩重叠现象;不但有利于房室的有序先后收缩;而且心房的收缩可将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在"攵缩前有充分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7.心脏负荷包括前(容量)负荷和后(压力)负荷,前负荷指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后负荷扌旨动脉血压。—,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人体的异物:调节细胞外液和渗透压;保留重要的电解质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正常人排尿24小时2000-2500,超过4000为多尿,少于400为少尿,低于100为无尿。14•皮肤散热的方式有几种:四种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微寄学医用微生物学部分:[概论]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动植物外,还有许多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自然界中除了对人类有益的多种微生物外,也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从而寻找和掌握同疾病作斗争的措施,达到消灭和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一:预防和粉碎敌人的生物战,具有战略意义。二:防病治病,造福人民。微生物是荷兰人李文胡克(Leeuwenhoek),1667年他制造出第一架放大200倍左右的原始显微镜,并从铁桶底吸出的积水、井水、牙垢以及人与动物粪便中看到了球形、杆形、螺旋形的微生物。继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JosephLister)创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的理论,以防止外科手术的继发感染。[各论]一、细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相对恒定的形态与结构。根据外形的不同,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即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类,以杆菌最多见。细菌的体积虽小,但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浆即细胞质、细胞膜、核质。某些细菌除具有上述基本结构外,尚有某些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孑包。其中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是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细菌形态学检查靠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凡不被酒精脱色,保留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菌,凡能被酒精脱色,再经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阴性菌。(二)细菌生理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1)营养:细菌生长繁殖,必须摄取一定的营养物质,细菌繁殖所须主要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类、炭和氮化物、气体,生长因子。(2)酸碱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必须一定的酸碱度。(3)温度:一般细菌适宜温度基本上与人类体温相同。 1.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代谢产物:(1)热原质。(2)毒素:分内毒素、外毒素两种。(3)抗菌素。(4)细菌素:只对近缘细菌有作用。(5)色素:色素对机体无害亦无益。(6)维生素:维生素K、B等。(一)细菌的分布细菌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土壤、水、空气、食物,用具及人体或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均有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存在。[正常菌群][菌群失調]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细菌,因此人类的皮肤、黏膜以及和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经常有细菌存在。寄生在人体的这些对人无损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维持相对的平衡。正常菌群的数量,在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皮肤上有表皮葡萄球菌,咽喉部有甲型链球菌,肠道内有大肠杆菌等。所谓正常菌群也是可变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当机体防御能力减弱时,一部分寄居在人体的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例如:外伤、手术等原因,大肠杆菌炎等。此外,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时,也能引起疾病。例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的细菌则可大量繁殖,引起病变。此类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因此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必须合理用药,进入腹腔或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腹膜炎、肾盂肾炎、膀胱防止菌群失调的发生。(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环境适宜时,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当环境不利时,细菌生长被抑制,甚至死亡,因此利用对微生物的不利因素,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以达到消灭病菌的目的。故我们常用:(1)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药物称为消毒剂。(2)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彳包)的方法。(3)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4)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称为防腐剂。(三)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性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病原菌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宿主的特性称为传染性。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以毒力来表示。细菌的毒力主要表现在其侵袭力与毒素的强弱。细菌的毒素可以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1.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并可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外毒素毒性强,小剂量即能使易感者机体致死。如纯化肉毒杆菌的外毒素最强,lmg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2.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细菌菌体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的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人工方法,使细胞裂解后才释放出来,故称内毒素。内外毒素的区别见表: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存在部位由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分菌体崩解后释出细菌种类以G+菌多见G-菌多见化学组成蛋白质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稳定性不稳定、60度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度耐受数小时毒性作用强、微量即对实验动物致死稍弱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刺激机体对多糖成分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克服机体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过程的,称传染。其表现有临床症状者称为传染病。有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不引起疾病的细菌,当处于一定条件下时,可以引起疾病,它们称为条件致病菌。例如普通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对人无害,但离开原来寄生部位,侵入其他部位时就能引起感染,如引起泌尿道感染,侵入伤口引起化脓感染。近年来发现许多过去认为不致病的细菌也能引起疾病,甚至导致致命的败血症和其他感染。因此,病原菌与非病原菌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感染按部位与性质不同可分为:1.局部感染:如苏、痈等;2•全身感染: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之毒血症。(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称之菌血症。(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之败血症。(4)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细菌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组织和/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病灶。二.免疫学知识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2.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其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常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抗原性质: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比较大,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有机物质中,蛋白质的抗原性最强。抗原必须是高分子物质的原因有:(1)分子量愈大,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就越多,化学结构也较稳定;(2)高分子物质尤其是高分子胶体物质,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具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球蛋白。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抗体的种类按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其中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IgG,初乳中主要含有IgA,脐带血中IgM含量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的可能。3.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二.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具有严格的寄生于活细胞的微小生物。(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1、眷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因多见于儿童,故称为小儿麻痹症。致病特点是经常寄生于肠道,在肠道细胞中增殖,并能侵入血流、神经系统。引起肌肉的迟缓性麻痹。本病预防:(1)一般预防:隔离患者,消毒排泄物,及加强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卫生。(2)人工主动免疫:服用糖丸,这是最有效的措施。(3)人工被动免疫: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行丙球、胎盘球蛋白注射。2、肝炎病毒甲肝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该病毒对酸、乙瞇、低温有相对抵抗力。现已发现乙肝病毒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三种不同形态。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肝抗原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传播和垂直传播。预防包括:(1)除注意消化道传染外,主要预防输血、注射、性接触等传播途径。(2)乙肝疫苗。(3)被动免疫:注射丙球。(4)中草药预防。3、AIDS病毒爱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引起爱滋病,简称HIV,其主要传播方式有:(1)血液。(2)性传播。(3)垂直传播。人体寄生虫学部分一、概述:人体寄生虫学是阐明病原寄生虫和与疾病有关的节肢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关系的科学。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寄生虫。分原虫、蠕虫、昆虫。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大约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夺取营养:供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因此寄生虫的寄生给宿主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使宿主造成营养不良。(2)机戒性损伤:寄生虫在寄生部位或在移行过程中均可损伤组织。引起所在器官生理作用发生障碍。 (3)毒性损害: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包括分泌物与排泄物,对宿主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局部或全身的损害。二、寄生虫流行的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三个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和3)易感人群。两个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三、几个概念:生活史一一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称生活史。感染阶段一一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中间宿主一一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保虫宿主一一有些寄生虫不但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称之为保虫宿主。夜现周期性一一丝虫的微丝坳在外周血液中昼伏夜出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四、蠕虫:1.吸虫:华枝睾吸虫(肝吸虫)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肝脏的胆管,可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卵,是人体蠕虫卵中最小的虫卵。成虫在胆管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合在粪便中排出体外。肝吸虫的中间宿主有第一中间宿主一一螺娜,。虫卵在螺圳的消化道内孵化出毛坳。继后发育成尾坳后,进而在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的肌肉或体内各个部分中发育。最后进入人或哺乳动物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而致病。2.似蚓蛔线虫(蛔虫)蛔虫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各地都有。人误食被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可感染蛔虫。其成虫对人最大的危害是掠夺人体营养,影响人体发育。常见的还有:(1)胆道蛔虫症。(2)蛔虫性肠梗阻。(3)造成某些部位炎症、阻塞甚至脓肿。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钩虫是一类口囊发达的线虫。分布几乎遍及全世界,热带或亚热带国家流行更广泛。钩虫对人体的最大的危害是贫血。其原因主要是成虫咬付在肠黏膜上,可造成出血点及小溃疡。导致宿主慢性失血。此种贫血属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4.绦虫分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两种。两者在形态上很相似,主要区别如下:两种带绦虫的区别虫种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牛肉绦虫)体长2—4米4一8米或更长节片700—10001000—2000头节球形,直径约1mm,具顶突.及两圈小钩约25-50个略成方形,直径约1.5-2mm,无顶突及小钩 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7-13支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枝端多分叉成节卵巢分左右两叶及中央小叶卵巢仅有两叶,子宫前端可见分支两种绦虫致病情况基本相似,虫体吸取大量营养,分泌毒素,因而有时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偶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 药理学讲义概述药理学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机体之间可产生相互影响,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生物体对药物的作用,前者属于药效学的范围,后者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范围。药物的作用和药效学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有两种:兴奋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如尼可刹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抑制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减弱。如阿托品使痉挛的胃肠平滑肌松弛。在人体内,同一药物对不同的器官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例如肾上腺素对心脏呈兴奋作用(使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強),而对支气管平滑肌呈抑制作用(使其松弛)。由于药物剂量的增减,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可以相互转化。如呼吸兴奋剂戍四氮在治疗量时兴奋呼吸中枢,剂量过大时则可引起阵挛性惊厥,并能进一步转化为中枢抑制。一种药物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常常是对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影响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影响。这就是药物的选择作用。例如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安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都是选择作用。必须指出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些药物在治疗量时只选择作用于个别组织器官,大剂量时则引起较广泛的的全身毒性反应。一种药物只有一种作用的情况极为少见,一般地讲,药物作用的组织器官越少,其作用的选择性越高。选择性高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高。药物对受体的作用“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体内的神经介质、激素及其他内源性活性物质或某些药物相结合,从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表现为细胞或组织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如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胆碱受体只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受体还有亚型,如胆碱受体有毒蕈碱型(M)和烟碱型(N)两类,前者可分为M】、M2、Ms.等五型,后者分为N】、沧两型。已知的受体有胆碱受体、肾上腺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组胺受体、5-疑色胺受体和各种激素受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等。 能与受体结合,并能激活受体产生特异性生物效应的药物称为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能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活受体产生特异性生物效应反而阻滞受体激动剂作用的药物称为受体阻滞剂或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进入机体后,一方面药物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产生药理作用,另一方面机体对药物也产生作用,使药物发生一系列的运动和结构变化。药物从进入体内到排出体外的全过程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该过程有两类变化。一是药物在体内的位置变化,即药物的转运,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二是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即药物的转化,也就是代谢。1.2.1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转运至血液的过程。影响因素有:2药物的理化性质,3给药途径,4药物浓度、吸收面积、吸收部位的血流量。1.2.2药物的分布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影响因素有:(1)药物的理化性质,(2)体内屏障,6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1.2.3药物的代谢多数药物(不是所有的药物)在体内都要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四种。多数药物经过代谢后,其药理作用减弱或完全消失;也有少数药物经过代谢后才能产生药理作用,如环磷酰胺本身无抗癌活性,经过代谢转变成磷酰胺氮芥才能产生抗癌作用;另有一些药物本身就有药理活性,而其代谢产物也有药理活性。如非那西汀本身就有解热镇痛作用,而其代谢产物扑热息痛也有解热镇痛作用。还有一些药物本身毒性不大,但是经过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加。如异烟月井本身无肝脏毒性,经过代谢后生成乙酰异烟聊,其肝脏毒性明显提高。1.2.4药物的排泄药物彻底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排泄。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有肾脏、肠道、胆道、呼吸道、唾液腺等。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剂量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越高,药理作用就越强。治疗量或常用量:临床应用既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又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的剂量。极量:达到最大治疗作用接近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有的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可以生产不同性质的药理作用,如阿托品在剂量逐渐增加时,可依次出现心悸、散瞳、腹胀、面部潮红、兴奋路躁动、神经错乱等效应。另外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存在着个体差异。2•型和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给药途径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如硫酸镁,口服给药产生导 泻和利胆作用;注射给药产生降血压和抗惊厥作用;外用产生抗菌消炎作用。3•用药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疗效加强。如抗高血压药、抗结核病药。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疗效减弱。如山復著碱与吗丁林合用。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引起药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病人用药安全。如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合用。4.病人的因素(1)年龄年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小儿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使用某些在肝脏代谢的药物时易引起中毒反应。如氯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早产儿和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可引起灰婴儿综合症。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已经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下降。例如老年人使用强的松更易引起骨质疏松。(2)性别妇女有月经、妊娠、哺乳三期,月经期如果使用泻药可致月经过多;妊娠期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可引起流产、新生儿畸形;哺乳妇服用吗啡等药物可致乳儿呼吸抑制。(3)精神状态病人的精神状态与药物的疗效有密切关系。病人如果精神乐观,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不仅可以减轻对疾病痛苦的主观感受,而且还能增强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药物对疾病的治疗。相反,如果病人悲观失望,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往往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这里有一个安慰剂试验,对一些轻度的疼痛,安慰剂的疗效可达到90%以上。甚至是对恶性肿瘤患者,安慰剂都有近期的疗效。(4)感应性不同的病人对同一药物的感应性可以不同。高敏性: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特别敏感,使用较小的剂量就能产生原有的药理作用。如普通病人服用0・6-1.2克以上的奎宁,才有耳鸣、头痛等症状,但是少数敏感者服用0・3克以下的剂量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耐受性:有的病人对某些药不敏感,使用较大的剂量才能产生原有的药理作用。特异质:对于某些药物,少数个体可出现多数个体没有的药理作用。如遗传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氢酸酶的患者,服用伯氨唆、磺胺类、咲喃妥因等药物或在吃蚕豆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又如吗啡是中枢抑制性药物,但是在少数特异质病人身上可引起兴奋作用。(1)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病人由于血浆白蛋白水平低,降低了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量,血浆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患者对药物作用较敏感,对药物毒性反应的耐受性也较差。(2)病理因素病理状态对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如解热药只对发热病人有效,对正常人无效,不能降低正常人的体温。肝功能不良的病人服用在肝内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后,药物的作用将加强;而在肝内活化的药物如强的松,其作用将减弱。肾功能不良时,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如庆大霉素用于肾功能严重不良的病人时,半衰期可长达24小时(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半衰期为2.3小时),必须延长给药时间间隔,以免蓄积中毒。(3)其他因素病原体的抗药性、医疗环境等也对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都应给予足夠的重视。1.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用药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考虑用药的安全性。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绞痛时可引起口干,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是治疗作用,而口干就是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异常免疫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休克。后遗效应: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药理效应。如服用长效催眠药后,第二天清晨会有头 晕、乏力的感觉。毒性反应:药物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和组织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如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和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异烟耕可引起肝脏损害。在毒性反应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对致癌作用:药物诱发细胞基因发生突变,诱导癌细胞产生。大多数抗癌药都有致癌作用。所以少数癌症病人即使侥幸化疗治疗治愈,往往死于第二种恶性肿瘤。致畸作用:药物诱发胚胎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新生儿发生畸形。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欧国家发生的反应停事件,导致产生8000多名海豹婴儿的悲剧。抗菌药物及合理使用邛-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中青霉素G是一种窄谱抗生素,抗菌谱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等。青霉素的缺点是不耐酸、不耐酶、存在过敏反应。临床用于猩红热、丹毒、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茹、痈、急性乳腺炎、心内膜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奋森氏咽峡炎、回归热、创伤感染、气性坏疽、炭疽、放线菌病等,治疗破伤风、白喉宜与相应的抗毒素联用。耐酸青霉素类主要有青霉素V、非奈西林、丙匹西林、阿度西林、环巳西林,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耐酸,可口服。但是不耐酶,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G,不宜用于严重感染。临床用于轻度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和风湿热的预防等。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抗金葡菌青霉素类主要有甲氧西林、苯哇西林、氯哇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蔡夫西林等。耐酸、耐酶,可口服。临床用于金葡菌感染,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氨基青霉素类常用的有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其特点是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杀灭作用。耐酸,可口服。但是对(3-内酰胺酶不稳定,对耐药金葡菌无效。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除了有青霉素的临床用途外,临床还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胆道和肠道感染、脑膜炎等。由于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对于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不宜单独使用。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类(1)a基青霉素主要有竣节西林、替卡西林、卡印西林等。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临床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胆道感染等。常与庆大霉素合用。(2)磺基青霉素主要有磺节西林,临床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3)酰腺青霉素有咲布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等。其特点是,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余则与青霉素相似。其中哌拉西林具有低毒、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优点,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0-内酰胺酶不稳定,需要与|3-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1.头砲菌素(1)第一代头孑包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金葡菌的抗菌作用略强于第二代头孑包菌素,显著超过第三代头孑包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二代、第三代头孑包菌素弱。对p-内酰胺酶不稳定。注射常用的有:头孑包哇林、头孑包拉定等。口服常用的有:头孑包氨节、头彳包龛氨节、头胞拉定等。 (2)第二代头孑包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代头孑包菌素略差或相似,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较第三代头胞菌素弱。对多种内酰胺酶较稳定。注射用的有:头孑包咲辛、头彳包孟多、头彳包替安、头孑包尼西等,口服的有:头孑包克洛、头彳包咲辛酯、氯碳头孑包。(3)第三代头胞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二代头孑包菌素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二代强。对绿脓杆菌和多数厌氧菌属有效,头孑包他定抗绿脓杆菌最强,其次是头彳包哌酮,头彳包地嗪对淋球菌的抗菌作用强。对多种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第三代头孑包菌素临床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如尿道感染、肺炎、脑膜炎、骨髓炎、盆腔炎、败血症等。注射常用的有:头孑包曲松、头孑包他定、头孑包哌酮、头孑包地嗪、头孑包匹胺等。口服常用的有:头胞克岳、头胞特仑酯、头胞地尼、头胞布烯等。(4)第四代头胞菌素与第三代头胞菌素相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明显提高,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彳包菌素相当,对耐第三代头孑包菌素的超广谱酶稳定,临床主要用于对第三代头孑包菌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主要有:头孑包匹罗、头孑包毗肪、头孑包克定、头孑包1坐兰、头孑包瑟利、头孑包磺定等,均为注射用。2.氨基糖昔抗生素类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主要是有两类,一类是天然的,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阿司米星等,另一类是半合成品,包括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氨基糖昔类抗生素是是快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呈浓度依赖性。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烧伤和创伤感染等。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和过敏反应。链霉素目前主要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治疗结核病,还可与青霉素、氨节西林合用治疗心内膜炎。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败血症、骨髓炎等。与竣节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与阿莫西林合用治疗原因不明的革兰氏阳性菌混合感染;口服治疗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前准备。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中庆大霉素的肾毒性最大,肾功能不良者宜减量使用。禁与咲塞米合用,以免增加肾毒性。阿米卡星是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的,其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绿脓杆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氨基糖昔类抗生素耐药的感染,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等。奈替米星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其他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对多种氨基糖昔类钝化酶稳定。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氨基糖昔类抗生素耐药的严重感染。与|3-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治疗儿童、成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者和病因不明感染发热患者。奈替米星是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中耳、肾毒性最低的。3.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广泛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已成为对0-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其抗菌谱偏窄,血药浓度低,对多种细菌出现了严重耐药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近年来开发了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罗他霉素等,它们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品种。其药理学特征可归纳为:抗菌谱扩大,抗菌活性增强,对 一些难对付的病原体(分枝杆菌、螺旋体等)有效,组织细胞内药浓度高,血药浓度也有所提高,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长,体内抗菌作用强大,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减少,副作用轻,易于耐受,对酸稳定,口服吸收好。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克拉霉素的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其代谢产物12-龛克拉霉素对某些敏感菌的抗菌作用超过克拉霉素。临床主要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最近国外报道,将奥美拉哇-克拉霉素-替硝口坐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效率高。阿齐霉素的抗菌谱与克拉霉素相似,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最强。对流感杆菌、淋球菌、弯曲菌的作用也很强。体内半衰期达48小时。临床主要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非多重耐药淋球菌感染。(2)克林霉素本品为抑菌剂,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对厌氧菌敏感,尤其是对脆弱杆菌有效。临床主要是用于治疗腹腔和盆腔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头颈部和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如腹膜炎、盆腔炎、肺炎、肺脓肿等。2.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1.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菌谱广,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阿米巴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阿米巴原虫的抑制作用,四环素类强于氯霉素类;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氯霉素较强。四环素对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恙虫病、性病淋巴肉芽肿,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回归热、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有较好的疗效。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疗效仅次于青霉素。由于口服方便,使用比较广泛,但是严重感染不宜使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症),影响骨骼、牙齿发育,脂肪肝,维生素缺乏等。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四环素已少用,土霉素已不用,金霉素仅限于外用。这些药物逐渐被半合成品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取代。据报道,米诺环素对座疮有效。美他环素的特点是对耐四环素的菌株仍然有效。2•氯霉素类氯霉素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曾经广泛使用。20世纪50年代由于使用氯霉素出现了致死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儿综合症,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0年代因为耐青霉素、耐氨节西林菌株的出现,氯霉素在治疗混合感染、流感杆菌感染和细菌性脑膜炎方面的作用又受到重视。80年代后由于出现了氯霉素耐药菌株,另一方面也由于氟喽诺酮类和头孑包菌素类抗生素的大量出现,氯霉素的使用显著减少,目前仅限于某些严重感染。(1)首选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2)治疗多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3)细菌性眼部感染;(1)严重的厌氧菌感染;(2)与氨基糖菩类抗生素合用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或脑膜炎。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灰婴儿综合症、二重感染等。5•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喳诺酮类嗜诺酮类药物分为四类:第一代:包括蔡吹酸和咄哌酸,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中等强度的抗菌活性,仅用于泌 尿道和肠道感染,目前已经基本不用。第二代:包括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已经超过青霉素,与第一代、第二代头孑包菌素的疗效相似。第三代:包括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不仅抗菌活性大大提高,而且抗菌谱扩大到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等,综合临床疗效与第三代头孑包菌素相似或更优。第四代:包括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在第三代嗜诺酮类药物作用的基础上又增加抗厌氧菌活性,其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3-内酰胺类药物。临床应用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广泛用于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慢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宜选用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依沙星等。2.肠道感染:本类药物对消化道溃疡相关的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伤寒杆菌等敏感。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性肠炎、菌痢、腹泻、伤寒、副伤寒等。3.吸道感染:对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或他莫拉菌引起的支气管炎和鼻窦炎,克雷伯肺炎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葡菌引起的肺炎和支气管炎。本类药物可以代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军团菌和分枝杆菌所致的感染。左氧氟沙星可治疗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4.骨骼系统感染:对急、慢细菌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本类药物为首选。本类药物渗透入骨组织的剂量超过其他药物。5.可代替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的首先药物。6.其他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伤口感染和五官科感染、腹膜炎。6.抗结核病药物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肺、肾、肠、骨、脑等,以肺结核最常见。抗结核病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按照疗效、毒性和临床应用,将抗结核病药物分为两类。一线药物有异烟耕、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特点是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在结核杆菌对一线药物产生抗药性时,需改用二线药物。二线药物包括咄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聊、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7•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抗菌药物的使用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不容乐观,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极为普遍。主要表现是1.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没有痰液、尿液、血液、脑脊液、脓液、引流液等样本的细菌培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而是根据临床经验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甚至造成病人体内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2.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视不夠。3.抗菌药物的疗程没有计划性,使用不规范。4.存在不合理的联用现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特点; 1.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2.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3.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4.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主张及时、足量、适当疗程;5.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6.抗菌药物联合作用必须掌握指征,权衡利弊;8•其他方面感冒等病毒性、不明原因发热不宜使用抗菌药物,除非高度怀疑伴有细菌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