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47642
大小:19.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练习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习惯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此后历代
2、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礼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C.周代开始推行重农抑商D.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3.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4.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
3、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5.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皆重农抑商B.朝廷重
4、农,百姓抑商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D.尊卑贵贱观念已淡化7.《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不能反映A.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B.政府的市场管理比较严格C.官员可能依仗权力谋取私利D.政府鼓励正当的商业活动8.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
5、,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工业发展速度提高C.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奉
6、行“闭关锁国”C.积极培育国内市场D.发展陆路交通1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二、非选择题(13题,共25分;14题,共25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由于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
7、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但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于是便出现了重农抑商思想: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并重征商税。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唐代长安则在城市建筑上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以便加强管理,征收商税。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并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
8、,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抑商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作简要评价。(13分)原因:①商业具有不稳定性,是社会动荡的潜在诱因;②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管理;③商人囤积牟利,加剧民生困境。(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表现:①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降低商业的社会经济地位。②对商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