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

ID:44231510

大小:437.0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9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03章、农业与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农业与经济发展3.1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经济部门,其他经济部门的出现、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可以亳不夸张的说,人类自身的历史,也正是农业的历史。本章中,我们首先在第一部分阐述舒尔茨所提出的传统农业概念,尤其对其所具冇的“贫穷但冇效"的双重特性进行讨论,研究“贫穷”与“有效”这対表血矛盾的概念能够共存的基础。进而,从-•般到特殊的,我们在第二部分把注意力投向中国的传统农业,探讨和传统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李约瑟Z谜''及学界现冇对其的主要解释。第三部分将在传统农业概念

2、的基础商,提出现代农业概念并讨论现代农业的特征,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现代要素投入,特别是“绿色革命”的问题上。在笫四部分,我们将阐述农业対经济发展的贡献,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收入捉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必然下降这一“铁律”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在最后一部分,作为农业与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实际运用,我们将讨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改革政策上的失误问题。3.2传统农业3-2.1传统农业的概念和典型特征何谓“传统农业”?按照舒尔茨的定义,不使用现代要索的农业生产都被视为传统农业的范畴。从这一

3、经典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传统农业的两大特征来进一步深入对其的理解和审视,并作为本章讨论农业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直接出发点。第一,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具有鮫低的生产力水平。我们可以从两方而理解这一特征:具一是人均劳动主产率水平较低,具二则是单位面积产出较低。这样的分类是依据于这两方面在现实环节中的明显区别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均劳动生产率在各个国家的传统农业阶段都较低。以早期的中国为例,从秦汉时期以来,人均拥有的粮食量就没有出现过显著增长。清代时,农业牛产率以很快的速度发展,但人均水平仍旧没有太人变化。

4、直到1950年,屮国的人均粮食产出水平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增长,仍然停留在勉强足够劳动者度H的水平。但是,在苗均单位而积产出的度量上,中国在历史路径中的增长是明显的。在清代2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近三亿,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來应付如此速度的人口增长。但是,依靠开荒拓展土地面积而得来的种植面积增长微乎其微,能够成功平衡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就正是在于土地苗均单位产出的提高。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即使历史现实可以证实单位面积产出的提高,这种提高也是十分缓慢的。其小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现代要素的投入。这样我们便白然回

5、到了对舒尔茨定义的进一步审视上。在传统农业阶段,人们所依靠的生产要素仅为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三大要素:土地、人力及畜力。而现代要素投入,则是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出现的高质量的种子、杀虫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不难发现,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现代要素的缺失,提高产量的意愿只能靠增加人力、畜力、灌溉,利用“问土地要粮食"的传统方式,这是造成传统农业阶段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传统农业的第二特征为“贫穷但有效S对这一特征理解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有效”的经济学含义。在后而将要提到的伊懋可的理论中,这一•特征

6、也被形象地称为传统农业的“低水平陷阱”。总观上,“贫穷”的意义在于较低的收入水平;而“有效”则指农业牛产组织的经济效率。在经济意义上,传统农业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都等于其相应价格(如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工资,牲畜的边际产出等于其市场价格),在市场的作用下,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可以实现的。基于一般均衡意义下的“效率”也正是舒尔茨反驳刘易斯理论的关键论点。刘易斯在讨论传统农业问题时曾经认为,在较低的农业牛产力水平下,农村小普遍存在的失业现象是因为工资高于劳动边际产出,因而市场并不是冇效率的;而舒尔茨的

7、反驳则认为,边际产出等于工资的基本原理并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即使在牛产力不发达社会,这仍然是成立的。舒尔茨使用实证研究的结果对这i反驳进行了佐证式的说明,这在本书关于城乡二元结构谈论的帝节还会进一步涉及。3.2.2“分成租”——传统农业有效性的进一步探讨我们运用屮国传统农业历史现实屮“分成租”合约的例子來对“贫穷但有效”的思想本质加以说明。“分成租''的含义在于,佃农作为劳动者向地主租用土地,并承诺在收成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所得作为土地租金偿付给地主。在中国南方,“五五开"为历史上观察到的较为

8、普遍的分成比例。应该指出,在早期经济学发展中,对佃农“分成租”的研究已经出现。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屮提到,假设十•地最终的总产出为y,而佃农最终却只能得到y的一部分,如ay且a=0.5吋,相当于佃农所付出的一半劳动并没有为自己获得直接收益,因此,佃农劳动的积极性是受到抑制的,这在经济意义上对整个社会形成了效率损失。在马歇尔之后,许多研究十地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学者都持有相同的观点,这也成为了现实经济中推动土地改革的重耍论据。土地改革S3在消除剥削,即以(l-a)y代表的被地主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