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ID:44204483

大小:92.7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9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_第1页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_第2页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_第3页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_第4页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详解】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时间:100分钟命题教师:李伦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周朝“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的含义,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

2、分封制,形成的是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故选Bo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屮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后期逐渐

3、形成了节度使制度,出现了行政权、监察权与军权合一的状况,节度使拥有了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岀现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而,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末藩镇割据1.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

4、据材料“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给大臣下达旨意的本质用意应该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D项。A选项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康熙的特点;B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民本思想;C选项是消极的思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皇权的本质【名师点睛】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

5、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髙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2.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小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只是象征、鲁莽的行动”、“是政府和人民联

6、合行动的例证"、“市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的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无盲目排外的特点;反割台斗争没有政府的联合;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外来文化,也没有政府的联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屮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

7、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來看,“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反映的是抗口战争初期,面对•口军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被迫由沿海向内地撤退。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心理统一”和“认同感'的加强,有利于中国开展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B、D三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无关。2.辛亥革命10周年Z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