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82726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材料)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交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交流材料近年來,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不断繁荣。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15.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在省率先建成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先进县(市)J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0.3%。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按照“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
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Z路。(一)突出优势产业,人力发展高效农业。围绕水稻、棉花、汕菜、水果、畜禽、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以种植业板块、畜牧小区、水产片带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巩固粮棉油生产,大力发展水果业,突破性发展畜牧、水产业,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的高效产业基地。冃前,全市已建成100万亩优质粮棉油基地、10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30力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丿j亩精养水产基地、100万头牛猪、900Jj羽家禽基地、8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六大农业基地。(二)突出绿色环保,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一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大力实施“
3、一建三改",全面推广“猪■沼■果化“猪■沼■菜”、“猪■沼■渔”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年,新建户川沼气池5500个,全市60%农户完成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循坏经济模式应用而积达30万亩以上。二是着力降低化肥使用量。建立“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用”一体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效性。近年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0余万亩,减少化肥投入1万余吨,年节约生产成本1亿元。三是人力实施绿色控害工程。强化病虫动态检测,大力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胶带等杀虫技术,堆草诱捕、黄板诱杀等绿色植保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三)突出休闲特色,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抢抓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充分
4、利用区位、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等优势,制定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加大对休闲农庄、农家乐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今年,成功举办笫九届•桃花艺术节和首届坏口行不赛,接待省内外游客3()余万人次。仙女镇烟墩包村(步步升文化旅游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步步升手工布鞋被列为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目前,全市发展牛态休闲农庄138个,农家乐242个,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元。二、以壮人农产品加工业为抓手,加快农业牛产方式转变坚持把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措施来抓,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
5、-•批"工程,做人支柱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精品名牌,建设特色园区,实现由简单食甜保障向多功能扩展转变,走产业化、詁牌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抓龙头,实现产业化发展。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大力推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着力解决企业在用地、资金、用电、用T等方面难题,通过扩容增量、技术创新、装备更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引进和培育产业关联度高、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丄向深加工、由分散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转变,形成了食品酿造、纺织、果蔬、水产等农产阳加工企业群。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
6、加工金业8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宜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年,预计全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14.7%0酒业完成与维维公司的股权重组,年预计实现产值48亿元、税收2.5亿元,分别增长17.1%、30.2%。奥美公司投资2.75亿元的医用再生棉项目正抓紧建设,竣工投产示可新增年产3(X)()万包医用敷料、1.2万吨特种棉纱生产能力。酒业产业集群、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抓名牌,促进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梢品名牌战略,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岀台《市争创名牌奖励办法》,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精品品牌。精心组织巾报国家、省级精品名
7、牌,不断壮人精品名牌阵营。"商标被认定为屮国驰名商标,“谦泰吉”、“今贝"等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牌口酒、口洋牌柑橘、百里洲牌无公害砂梨、九龙牌仙米、星牌食用植物油等5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FI前,全市农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2件、省级名牌产品5个。(三)抓园区,推进集约化发展。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坚持“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