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本(二)

走进校本(二)

ID:44164069

大小:150.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0-19

走进校本(二)_第1页
走进校本(二)_第2页
走进校本(二)_第3页
走进校本(二)_第4页
走进校本(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校本(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校本(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仁溪小学   夏彩丽2007-5-22世界在瞬息万变之中把我们带进了21世纪。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在这种趋势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同样呈现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者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刻不容缓了。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任何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的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课程的定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称

2、谓。——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囊括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应具有的全部经验,并包含教育目标、教育目的、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人力物力资源及所有影响学校师生关系的调查。——世界经合组织的定义课程的定义1、课程即学科或科目2、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3、课程即目标4、课程即有计划的学习机会“课程传递着文化,同时又由文化形成;课程又修正着文化,甚至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修正着文化。”同样,“正像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一样,在我们描述课程之前,我们也生活在课程之中。”——美国女学者格鲁梅特课程的本质课程总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综合的结果。课程是历史发展

3、的产物,它的内容、实施、管理及评价等都受课程决策者主体需要的影响,同时,它又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具有不同于其他的本质属性。课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意志体现(二)课程是科技文化发展和人类经验的结晶(三)课程是社会与国民素质进步的反应(四)课程是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自主选择当代世界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二、课程设置的现代化三、学习历程的个别化四、学科之间的综合化五、课程内容的实用化六、课程取向的人本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一、综合化二、研究性三、人文性四、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重课

4、程现代化的内容生计教育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创造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校本课程定义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呈“三位一体”的态势,形成统一的三个阶段,并由同一批学校教师负责承担。显性的校本课程与隐性的校本课程显性的校本课程是指那些确实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课程扩张”倾向。所以有人形象地把隐性校本课程比喻为“口袋课程”它具有

5、随意性、偶然性、独家性等特征。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一、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课程:必修+选修+校本课程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一流的学校并不是因为它有一流的设施,而是它有一流的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开发与编制一流的课程,从而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三、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一流的教师需要高质量的培训提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6、、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应该有选择性,我国教育专家在认真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应当给学生以特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课程。人是有差异的。然而,

7、这种差异更多的是个性、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差异。伏明霞跳水世界第一,但是,如果让她成为中国女足队员,她未必合格。人有所强也必有所弱,没有弱点的强者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强项的弱者也很少能看见。所以学校要善于发现弱者的强项,并挖掘和发展他的强项,使他能从成功走向成功。也要仔细地研究强者的弱点,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弱点,使之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校本课程的类型教师参与的形式校本课程的形式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筛选已有的课程(最低层次)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最高层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外部影响(法律要求、科学研究、专业人员等)环境分析

8、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基础(知识、学生、社会等)校本课程开发的选题角度应着眼于小学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着眼于学校的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