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42208
大小:90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9
《行书结字基本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书结字基本规律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 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 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
2、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等皆是大家。 2、颜体行书。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 3、魏碑行书。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 参考.学习....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有基本的
3、规律可寻。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无不源于和谐、变化的需要。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下面以米芾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一、大小长短 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参考.学习.... 二、平正欹侧参考.学习.... 为了章
4、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参考.学习.... 三、减省连结 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参考.学习.... 四、收放伸缩 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
5、画(部分)收缩。参考.学习.... 五、疏密匀豁参考.学习.... 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 参考.学习.... 六、开合向背 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参考.
6、学习.... 七、有让有就参考.学习.... 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如“鹤”、“衢”、“终”、“秋”、“旅”等字。参考.学习.... 八、参差错落 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报”、“躯”、“虹”、“鸿”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参考.学习.... 九、凡同则变参考
7、.学习.... 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变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1.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
8、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