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

ID:44139543

大小:37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19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_第1页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_第2页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_第3页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_第4页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重点掌握: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相互作用,涉及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掌握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的概念;掌握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了解毒物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第一节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有五大类:1.膜孔滤过2.被动扩散3.被动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5.胞饮和胞吞生物膜的结构第二节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一、吸收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途径主要

2、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其中尤以消化管为主要,消化管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和胃,主要通过被动扩散被消化管吸收,主动转运较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小肠吸收越快,血液流速对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主要吸收部位是肺泡,气态污染物通过被动扩散和滤过方式,分别迅速进入肺泡和毛细管膜进入血液,固体颗粒吸入呼吸道后表面沉积。皮肤吸收是接触污染物质通过被动扩散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及真皮,再滤过真皮中毛细血管壁膜进入血液。第二节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二、分布分布指污染物质被吸收后或其

3、代谢转化物质形成后,由血液转送至机体各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从组织返回血液,再反复等过程。三、排泄排泄是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主要排泄器官有肾、肝胆、肠、肺、外分泌腺等,尤以肾和肝胆为主。四、蓄积蓄积指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一、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用生

4、物浓缩系数(BCF)表示,即:BCF=cb/ce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有关影响因素:在物质性质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一般,降解性小、脂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质,生物浓缩系数高;反之,则低。在生物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有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生物发育阶段等。在环境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盐度、水硬度、pH值、氧含量和光照状况等。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有机物质在辛醇—水两相分配系数的对数(lgKow)与其在水生生物体中浓缩系数的对数(lgBCF)之间有良

5、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通式为: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二、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三、生物积累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所谓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生物积累的

6、物质浓度是生物放大和生物富集得到的浓度值和。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一、毒物毒物是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根据作用性质,毒物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致突变、致癌、致畸、致敏的毒物等。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二、毒物的毒性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有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毒物所处的基体因素(如基体的组成、性质等);机体暴露于毒物的状况(如毒物剂量,浓度,机体暴露的持续时间、频率、总时间、机体暴露的部位及途

7、径等);生物因素(如生物种属差异、年龄、体重、性别、遗传及免疫情况、营养及健康状况等);生物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季节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光照、噪声等)。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成为反应。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物剂量关系到毒物毒作用的快慢。根据剂量大小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亚慢)性三种。急性毒作用一般用半数有效剂量

8、(ED50)或半数有效浓度(EC50)来表示。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统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慢性毒作用以阈剂量(浓度)或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来表示。阈剂量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长期暴露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