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

ID:44085838

大小:44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0-18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_第1页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_第2页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_第3页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_第4页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1-纸料的流体和造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纸料的流体和造纸 湿部化学特性第一节纸料的组成与特性一、纸料的组成纸料悬浮液体系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复杂分散体系。固:主要是纤维、细小纤维,其次是胶料、填料、非纤维添加物液: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助留剂、助滤剂等气:主要是空气二、组成纸料各组分性质(一)水1.水是纸料悬浮液的介质,也是纸料的重要组分所有的湿法抄造都借助水作为悬浮液介质,水还会造成抄造环境,如抄造的酸碱性2.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水具有比一般液体都高的表面张力,抄造过程中,湿纸幅形成强度、泡沫的形成与破灭,纸幅内施胶等造纸现象都受到表面张力的影响3.水能施纤维产

2、生润涨直接导致纤维间结合力增加一些液体的表面张力纸浆纤维由于带有羟基,能在水这种极性溶液中发生润涨,导致比体积增加,纤维胞壁结构更为松弛,内聚力下降,提高了柔软性和可塑性,为打浆时的细纤维化创造了条件,并最终作为纸页纤维间结合的“粘合剂”。(二)纤维与细小纤维一般认为通过75μm(200目)的粒子构成细小纤维不能通过的粒子是纤维部分。因为通过200目的筛子不仅仅是细小纤维,还包括矿物填料,因此统称为细料固体粒子1.细料固体中的细小纤维与纤维的不同特性(1)细小纤维具有大的比表面积(2)细小纤维对造纸湿部添加剂有强烈的吸附能力2.细小纤

3、维和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与半纤维素、氧化纤维素、氧化木素相关的表面基团的电离作用,纤维和细小纤维总是带负电荷3.纤维和细小纤维的离子交换行为纤维的离子交换能力来源于自然的酸性半纤维素纤维对各种无机离子吸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CH3)3+

4、质其絮聚的临界浓度为约为0.05%,在临界浓度以上,纤维之间由于没有足够的转动空间而容易产生碰撞,从而使纤维间相互交织,产生絮聚。(二)纸料分散体系还具有胶体的特性打浆后产生的纤维表面细纤维化,亦即纤维表面起毛和产生很多细小纤维及其它细料固体颗粒,从整体来看它具有胶体大小尺寸。配料中可能还有溶解的无机盐及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胶料、填料等。纸料分散体系的胶体颗粒表面还带有电荷,一般为负电荷。其相斥性使胶体颗粒具有一定分散稳定性。(三)纸料分散体的表面电动现象分散在水里的纸料胶体颗粒,其颗粒持有离子性及表面层的分子结构如果有极性的话,由

5、于从悬浮液中选择性地吸附离子,表面具有了一定的电位便产生了动电行为。第二节纸料悬浮液的流体力学性质一、纸料悬浮液的流动状态和流动特性曲线(一)纸料悬浮液的流动状态流动状态可分为塞流、混流和湍流三种基本状态。(二)纸料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曲线纸浆悬浮液的三种状态纸浆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曲线二、影响纸料悬浮液流动状态和流动曲线的主要因素(一)悬浮液流动速度的影响当纸料浓度一定时(在临界浓度上)流动速度提高,对管道内纸料纤维施加的剪切力加强,纤维网络塞体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进入湍流状态。(二)纸料浓度的影响纸料浓度对流动过程中压头损失具有显著的影响。

6、(三)纤维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较长纤维和表面粗糙及较柔软的纤维,能够增加纤硫酸盐木浆的流动特性曲线管道:76.2mm直径的铜管、直管打浆度:15.5。SR浆温19℃浆料:未漂硫酸盐木浆的机械缠结,进而增加纤维网络和絮聚的强度。非木材纤维纸浆由于在纤维形态、杂细胞含量、化学组成等方面与木材纤维纸浆有较大区别,因而两者的流动性有较大的差别。三、纸料悬浮液的流动特性(一)纸料悬浮液流动过程中的湍动1.湍动的概念当流体的雷诺数超过一定数值时,流体就处于湍动状态,这时管道内的每一个流体质点作不规则的、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脉动,流体

7、这种不规则的脉动在工程常称为湍动。2.湍动的表示方法湍动尺度和湍动强度湍动尺度是指在湍动力场中,发生速度波动的平均距离大小的量,即指湍动规模大小。湍动强度指在湍动场中,发生速度变化大小的量即湍动时产生剪切力的大小和湍动时产生的强度。3.湍动的类型(1)低强度湍动不能分散网络(2)高强大湍动剪切力不能作用于单根纤维上,不能分散纤维网络(3)高强微湍动强度很高而且尺度很小的湍动,强大的剪切力可以作用于每根纤维,从而破坏纤维絮聚物内在的强度,达到分散目的,所希望的湍动。4.湍动的特点生存期短,具有两重性,即分散纤维又给纤维创造碰撞交缠的机会

8、。(二)纸料悬浮液的纤维絮聚1.纤维絮聚原因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发生碰撞产生机械交缠而连接起来的结果。纤维絮凝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纤维几何尺寸以及纤维本身的模量等相关物理性能导致的纤维之间的相互缠绕。第二个原因是纤维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