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

ID:44083381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_第1页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_第2页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_第3页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暑温和湿邪关系讨论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暑温与湿邪关系的讨论及临床应用时间:2012年4月20口地点:西三教学楼404教室小组成员:陈XX、张XX、石XX主题:关于暑温与湿邪关系的讨论及临床应用小组讨论记录如下:陈XX:这周我们学习了暑温,其中关于暑温和湿邪的关系有暑易兼湿和暑必挟湿两种说法。现在课木上主要以前一种观点为主流,大家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张XX:我比较同意叶桂暑必兼湿的观点。〃暑必兼湿〃论,首见于《三时伏气外感篇》,其云〃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吴鞠通谓〃后夏至温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搏而为暑也〃;又云〃温病最忌辛温,暑证不忌者,以暑必兼湿

2、……〃,说明吴氏对暑的认识也是暑必兼湿的。后世医家,如何廉臣、曹炳章等,皆对暑湿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以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可以说明我的观点。文章说暑湿产生之机理不外有外因与内伤两途。外因乃夏季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暑湿之气交蒸氤氤,人处于天地之中,复感其邪,焉能不病。内伤不外是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呆滞,因热而乘凉露宿,冷饮过度,外有暑热,内伤寒凉,合而为病。“暑必兼湿”在临床上有着较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夏季治疗疾病时,常有患者夹湿的体征不明显,湿邪之特点不尽现,或只有头昏重,或只现薄腻苔等一二症候,若施以清

3、解暑热之常法不效时,就得考虑尚有湿邪夹杂,需于方中加入祛湿之品,或用芳化,或用淡渗,或用燥湿运脾,方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他还举了几个医案,我现在说一个:“天行赤眼”治验赵某,女,24岁,07年8月2日初诊。诉突发“天行赤眼”(红眼病)。就诊时双眼胞红肿疼痛,白睛布满红兹,眼哆较多,畏风羞明,饮食可,大便调,小便黄。视其舌质略红,苔口稍腻,诊其左脉寸关皆浮数,遂处以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剂,以升降散加减:蝉衣6g僵蚕6g郁金10g酒军3g决明子10g青箱子10g车前子15g银花10g薄荷6g桑叶6g菊花10g白痪藜10g芦

4、根15g,两剂,并用末次药水熏洗双眼。二诊时,患者述药后症状略有缓解,眼胞红肿渐消,但仍疼痛,眼膠多,羞明。当时自认为辨证无误,嘱其再服两剂。三诊,患者云症状改善不明显。仔细推敲,见其苔白稍腻,思之“暑必兼湿”,此乃暑湿相合,缠绵难愈矣。叶天士云:“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遂嘱患者在原方药药汁中兑入一枝蕾香正气水,继服三剂。后患者喜而告之:后方效捷,诸症大减,现只有右眼时或不适。按该患者风热证突出,但夹湿一证较为隐晦,除舌苔稍腻外,无其他湿邪见症。重庆地区,两江绕城,四面环山,湿汽较重。大多

5、人舌苔偏腻。故一二诊时有所忽略。只一味疏风清热。孰不知外有湿邪闭郁,阻止气机,不开湿邪,湿与热相搏,纠缠难愈。故与蕾香正气水,芳香化湿,湿去风热得以透达,方能奏效。石XX:我不认为暑必兼湿,而是易挟湿邪。王孟英根据临证所见和对自然气候的观察提出:“暑令湿盛,必多兼感,故曰挟。犹之寒邪挟食、湿证兼风,俱是二病相兼,非谓暑中必有湿也。故论暑者须知天上烈日之炎威,不可误以湿、热二气并作一气始为暑也,而治暑者须知其挟湿为多焉”;“暑与湿原是二气,虽易兼感,实非暑中必定有湿也。譬如暑与风亦多兼感,岂可谓暑中必有风耶?若谓热与湿合

6、始名为暑,然则寒与风合又将何称?更有妄立阴暑、阳暑之名者,亦属可笑。如果暑必兼湿,则不可冠以'阳'字;若知暑为热气,则不可冠以'阴'字。”又指出:“若谓暑必兼湿,则亢旱之年,湿必难得,况兼湿者何独暑哉?盖湿无定位,分旺四季,风湿寒湿,无不可兼。惟夏季之土为独盛,故热湿多于寒湿。然暑字从口,口为天气,湿字从土,土为地气,霄壤不同,虽可合而为病,究不可谓暑中原有湿也。”其不厌其烦的反复论述,意在言明暑多挟湿而非暑必挟湿。由于王氏说理明晰,逻辑性强,“暑多挟湿”的观点得到了后人的认同。所以我认为暑温不一定挟湿,但是它只是易挟

7、湿而已。我们应该从临床症状上仔细的加以分析,才能判断是否兼夹湿邪。陈XX:其实,我认为不一定要为这个问题过多争论,我想我们应该从症状上看是否有湿邪,而且我们应可以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说体质因素,如果其人素来是痰湿体质,他在感受暑湿之邪后易兼湿邪。相反,如果他是阴虚体质,感受湿邪的几率就要小。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气候因素,如果当年阴雨天较多,湿邪易夹暑邪,而如果当年雨水少而气候干燥,可能湿邪就会少一些。还有地区因素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西北偏燥,南方雨水较多,所以南方挟湿就会多于西北方。我们看问题应该考虑多个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