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形对浅海海流的影响【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海洋科学地形对浅海海流的影响一、选题依据1、目的意义通过对浅海动力学方程的探讨和对近海海流的探讨,知道地形在浅海海流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地形对浅海动力学机制有着中重要的作用。同时,风应力也是形成海流的重要因素。地形在海流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海洋的陆地边界,如果海湾开口小而浅,这会使得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受阻,使得湾内存在顺时针环流。如果湾内海面开阔,这会使得风应力产生的海流直接影响湾内的海流状态,使得湾内海流在有风应力时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流向相反。同时,海底地形的作用在许多研究中都被广泛地强调,因为海底地形愈复杂
2、,就愈可能产生多种尺度的涡旋流。此外,风应力是驱动海流运动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风应力的作用下,海水首先会沿着风应力的方向运动,并且随着海水的运动,科氏力也就开始发挥其作用,使得海流偏离了原先风应力的方向与其成一定的角度。中国沿海冬季盛行西北风及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及西南风,所以盛行季风的风向与中国沿岸的盛行海流的流行是一致或相近的。选择本课题的意义:通过探讨地形及风应力对浅海海流的影响,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上,特别是中国近海的海流,比如黑潮入侵和浙江沿岸地形对浙江沿岸的上升流的影响。本课题通过研究地形对浅海海流的影响,知道动力学方程对
3、研究近海海流的重要性,了解地形和风场对近海海流形成的影响,知道了现有的科学技术仍存在不足,使不能进行更深进一步的研究。2、综述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浅海海流理论,重点研究浅海海流理论里面的动力学因子和风应力对浅海海流的影响。特别是研究地形对中国近海海流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比如黑潮的入侵和浙江沿岸地形对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知道浅海动力学理论研究的是什么,研究地形对浅海海流的影响,研究风应力对浅海海流的影响,探讨地形对中国近海海流的影响及作用并举例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查阅文献,收集与课题相
4、关的资料,整理并提炼重要的东西。2.阅读材料并深入理解,进一步分析资料。3.拟提纲,构建论文骨架。4.成文。措施:采取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论文写作分步骤完成。四、参考文献[1]Cole,J.D.,PerturbationMethodsinAppliedMathematics,Blaisdell,1968,120-129.[2]冯士笮,张淑珍,奚盘根。东中国海环流的一种模型II夏季环流和相似准则。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1,11(2):8~29[3]朱耀华,方国洪。陆架和浅海环流的一个三维正压模式及其在渤、黄、东海的应用。海洋学报,1
5、994,16(6):11~26[4]王辉。东海和南黄海冬季环流的斜压模式。海洋学报,1995,17(2):21~26[5]李徽翡,赵保仁。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海洋科学,2001,25(1):28~32[6]邓健,黄立文,吴国雄。完全强迫下冬季黄东海环流三维高分辨数值模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27(2):161~165[7]黄立文,邓健,吴国雄等。完全强迫下夏季黄东海环流三维高分辨数值模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5):629~633[8]赵骞,田纪伟,褚忠信,李丙
6、瑞。渤海、黄海、东海海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同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06[9]HollandWR,RizzoliPM.Assimilationofaltimeterdataintoanoceancirculationmodel:spaceversustimeresolutionstudies.JPhysOceanogr,1989,19(10):1507~1534[10]Rosatia,GudgelR,MiyakodaK.Decadalanalysisproducedfromanoceandataassi
7、milationsystem.MonWeaRev,1995,123(7):2206~2228[11]鲍献文,万修全,高郭平等。渤、黄、东海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海洋学报,2002,24(5):125~133[12]Csanady,G.T.,CircultionintheCoastalocean,Reidel,1982,174-210.[13]Csanady,G.T.,ThepressurefleldalongthewesternmarginoftheNorthAtlantic,J.Geophys.Res.,84(1979),C8
8、,4905-4915.[14]管秉贤。中国沿岸的表面海流与风的关系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1(1):95-122。[15]管秉贤。黑潮源地区域若干冷暖涡的主要特征,第二次中国海洋湖沼科学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