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ID:44050980

大小:41.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_第1页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_第2页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_第3页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指导-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案一、教材说明本次习作是学生进入中年级的第一次习作训练,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从整个镰来看本组课文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过渡和接口。该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一幅幅麴姓活图画,同时还安排有相关的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本次习作训练也是学生从写一段话过渡到写成篇习作。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二、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自已的生活,从课余生活中选择一件,能把一项活动,一件事情写滝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表达,先说后写,说说写写,段成篇。3.让学生感受表达的快乐,使这次训练成为一次快乐的体验。三、教学重难点:1

2、、能把一项活动完整地表达出来。2、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及修辞手法,将过程写狷本四、教学准备1、以课文为例子,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翎翕擋与训练。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突出人物的密,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将游戏、活动进行具体描写的。2、进行充分的搜集素材的准备,在生活中提取快乐。在学完第一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制作一周课余生活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课余生活。通过口语交际,充分回忆、交流学生的课余生活。五、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引出题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

3、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诲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板书“我的课余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课余生活,以点燃学生的真情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懺边勺(二)、释义腐弓导诫舌“课余生活”就是上课以外的时间里发生的一擊情。(下课放学、周末、寒假和暑假)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轆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勇(1)>游戏娱乐活动,女Ch踢毬子、跳筋跳电“老鹰捉小鸡扔沙包……(2)、课余辅导训练,女Ch绘画写生、足球翳…(3)、个人爱好,如h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親鱼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4)、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女口

4、: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團稼…(三)、小组合作,讨论流请选择一件你最喜欢的活动在组内交流交流,维家说滝教师提示:1>你最喜欢的课余活动是?2、(它长什么样?)3、你是怎么玩(做)的?4、收获和感受(四)、展示评研,共同提升指生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议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喜欢—,有的喜欢—,还有的喜欢—,可我最喜欢的是(注意:说第二部分时要把过程说详细!可以用语言、动作等描写,还可以毘修辞手法)使我感受到。让我明白了(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采取激兴趣、展思路的有效策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當间,将课堂作轰现

5、生活相链接,在最短的时间里营造出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绷(五)、佳段赏析,借鉴写法课件出示:《金色的草地》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语言、动作描写体皺乐”o)《爬天都峰》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动作和修辞写出了爬山的“快乐”。)小结:要把过程说详细!可以用语言、动作等描写,还可以爲修辞手谡达出你的收获和感受。(六)、列好提纲,动笔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喜欢—,有的喜欢—,还有的

6、喜欢—,可我最喜欢的是(注意:写第二部分时要把过程写详细!可以用语言、动作等描写,还可以辺修辞手法)—使我感受到o让我明白了o(设计意图:做为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习作绑过邠勺

7、"放”,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于下笔,无所适从,结果将是一次失败的体验,必然使孩子从此畏惧作文,而精心预设,关注学生习作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把自祖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则使学生沉浸于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IS中)(七)范文引路,以供参考学生动笔五分钟后依据学生写作情况出示范文,以供不会写的学生借鉴。(八)、板书设计:我的课余生活1、你最喜欢的课余活动是?2、(它长什么样?)3、你是怎么玩

8、(做)的?4、收获和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