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80例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在3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水肿,发生率为1.58%,应用氢氯囉嗪治疗效果不佳,经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后水肿消退。结论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在临床各科均广为应用,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关键词】丹参;注射剂;水肿;不良反应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8-01丹参史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
2、痈、排脓生肌等作用,是治疗心脑血管病、妇科疾病和骨伤科疾病的常用屮成药[1],该药在临床各科均广为应用。来临床上,常见含丹参成分注射剂有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川茸嗪注射液、丹参多酚注射液、丹参酮IIa殒酸钠注射液等。随着丹参在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英导致水钠潴留的不良反应亦渐增多,现将我院380例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冇6例患者发牛水肿,排除了其它药物所致的水肿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1年1月一一2011年12月,我院共有380例患者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其中男性221例,女性159例,年
3、龄7-81岁,平均年龄(51.3±9・4)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0例,妇科疾病患者3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糖尿病患者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例,颈椎病15例。1.2研究方法对出现水肿不良反应的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过敏史、临床表现、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并与374例未出现水肿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水肿的发生率在380例应用含
4、丹参成分注射剂笏物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排除了其它药物所致的水肿不良反应。2.2用药时间与水肿发生的关系所有患者水肿均出现在静脉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Z后,最短时间为2天,最长为7天,平均4.2天。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静脉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2.3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6例患者在静脉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后出现双下肢和颜面部水肿,均仍继续应用该药,同时口服氢氯曝嗪25mg/d-75mg/d,水肿缓解不明显,然后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水肿3-4天后消退。2・4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水肿的关系在6例发生水肿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
5、57.3±4.6)岁。在374例未发生水肿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6.4土5.1)岁,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在6例发生水肿的患者中,男性4例,占66.67%,女性2例,占33.3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2.5患者的过敏史与水肿的关系在6例发生水肿的患者中,既往有过敏史者4例,有支气管哮喘史者1例,占83.33%;无过敏史者1例,占16.6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3讨论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2],丹参的有效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其脂溶性的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主要有丹参酮I、丹参酮Ila、隐丹参酮、丹参酮lib、三氢丹
6、参酮I等。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为酚酸类,主要有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甲酯、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参素等。这两类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牛的各个阶段均具•泄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在临床上具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滞度、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抗肿瘤、抗纤维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及线粒体膜等多种功效[3],因其独特的医药价值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在老年患者及高敏体质的患者容易发生水肿不良反应,所以,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对有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Z前首先进行药敏试验。为使含
7、丹参成分注射剂在应用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该类药物使用之前,认真核对病历,查对溶媒、剂量、浓度、用药时间和方法等,还应対所用药物的质量进行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变色、沉淀等现象,则放弃使用。药物一定要现兑现用,一次用完;尽量避免含丹参成分的注射制剂与西药或其他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用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过敏史,积极、主动的向患者说明屮药输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动向,发现异常时要及时防治,避免不良反应加重;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和全程观察,注意患者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