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ID:44042421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_第1页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_第2页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生学习英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初中生英语不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平时的复习方法,还有针对考试的应用技巧,大家可以学起来。分析中考题型把握方针政策,以不变应万变.首先必须仔细硏究《新课程标准》•它对考试做了基本的规定,其次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它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要求及试卷结构•对知识点的深广度和能力要求有明确的界定,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虽然今年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但我们应相信考题不会太偏太难,同样重在考察同学的双基知识•成都市对2006年中考题型做了以下调整,希望广大考生能了解题型变化,做到

2、有的放矢•如听力增加5分,并加快语速;单选减少5分;A:[卷增加一篇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旨在加大阅读量,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AII卷取消句型转换.B卷阅读理解的第二个,由选择变成了完成句子,其余不变.二•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采用四维一体的方法.订好计划是搞好复习的关键,中考就像打仗,不仅靠实力,也要靠技巧,计划要细,哪个阶段做什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1•夯实基础知识,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语言知识网络.第一轮是分册复习,复习时重在抓常用词汇.句型的过关,每天的定量记忆很有必要.同时复习各语言点时将其题型化,可使学生兴趣更浓,印象

3、更深刻.这轮复习忌纯知识的罗列,单纯地罗列语言点只会令学生兴趣索然,要让复习课上岀生机来,还得注意四种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如每堂课穿插几分钟的日常用语会话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听力反应部分的解题能力,也能增加课堂的生机活力.2•梳理语法知识把单词按词性归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巩固和运用在第一阶段已经背诵的单词.同时可复习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动词的时态.并重点复习两种语态(主动和被动),三大从句(宾语,定语和状语从句),八种时态(—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逬行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并配合相应的专项训练.

4、1•第三轮是针对考标进行题型专项复习,让学生掌握好考标的各考点,突岀重点,授之以渔;突破难点题型,培养能力.4.第四轮是进行综合模拟考试,或者说是考前冲刺吧.通过教•学.练.考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扎实有效地提力.三应试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准确率听力部分,它固定就是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笔试1小时40分钟,要合理分配.单选部分不要占很多时间,考查语法不是太难,不要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阅读•完形填空上面.阅读速度非常重要,速度要建立在准确基础上,既要有速度,还得有质量,保证准确率•另外完形填空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5、,最后是写作部分.前面几类基础题,不要占太多时间•在中等题和难题之间调整一下,但是基础题占百分之七十,重点应该把时间放在阅读文章•完形填空和写作上.2.常见题型解题技巧⑴听力考生一旦拿到试卷,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听力测试的快速读题,对将可能听到的信息或考试内容进行预测,并可适当地做一些标记,带着问题听,带着预测去搜索答案,即有目的地“听〃•这是中考听力测试中能否得到高分乃至满分的关键.⑵单选:对于语法,平时可以准备一本语法记录本,课后可将老师讲的语言点.词组一一记录于本上,以便复习既简洁又方便•同样也可以用来记录自己在以往考试中的错题,并认真分

6、析,考试前再将这些错题看一遍,力求不犯类似的错误.⑶完形填空,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可分四步:1)通读短文,跳过选项,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2)边读边酌,初选试题,将大部分简单题做完.3)反复推敲,攻破难题,在全文试题结束后,再根据上下文,语法结构,结合常识,用代入法.排除法等突破难题.4)四顾全文,验证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