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40987
大小:77.2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0-18
《坳仔镇中心小学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申报单位:**林公司法人代表:E
2、
3、1报日期:******审批结果:评审通过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项目法人: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地址:怀集县坳仔镇法人代表:坳仔镇位于怀集县东南部,毗邻广宁县,距县城18公里。全镇人口4万多人,辖16个行政村。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和16所村级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744人(其中初中生2182人,小学生3562人)。坳仔镇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历來办学积极性都很高,实施规范化学
4、校建设条件比较成熟。坳仔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2286人,校舍总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E1.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15号文《投资项口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3.建标[2002]102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4.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5.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6.《怀集县中小学2010—2020年布局调整规划》7•怀集县
5、人民政府《怀集县申报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督导验收自评报告》8.《坳仔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9.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10.广东省编制办粤机编办[20031124号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试行)8.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1.3.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包括对项目建设的需求分析,确定其建设规模,分析项目场址和建设条件,提出建设方案、
6、公用工程方案、机构定员、工期计划的设想,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财务分析、社会评价等。1.1.4项目提出的背景和理由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广东省加快“教育强镇”创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广东省教育科学发展。坳仔镇被定为今年怀集县创建教育强镇验收镇,而坳仔镇中心小学为该镇唯一一所完全小学,学校设5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2286人。学校包括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拟新建校舍面积约为6200平方米,含教学楼、宿舍楼。本项目的建设
7、是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创建教育强镇的需要;是解决当地中心小学优质学位不足问题的需要;是肇庆市怀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需耍。1.2项目概况1.2.1地理位置及建设规模坳仔镇坳仔镇位于怀集县东南部,毗邻广宁县,距县城18公里。,是怀集南大门。全镇面积216平方公里,辖116个行政村,人口44000多人。建设规模详见表1T建设内容与规模表。表1-1建设内容与规模表建设项目名称建筑类型和结构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投资(万)教学实验楼6层框架结构3700495新宿舍楼5层框架结构2500450运动场改造55生物
8、地理园19校舍翻新98005设施设备295合计13191.2.2主要建设条件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项冃位于坳仔镇墟镇,学校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包括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1.2.3项目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1.2.3.1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校区建设总投资1319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投入945万元,其它投入374万元,资金来源由县财政及上级补助资金等多渠道解决。1.2.3.2效益情况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项目属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性教育事业,是肇庆市怀集县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项冃,项目的建
9、设,有利于肇庆市怀集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肇庆市怀集县基础教育水平跨上更高的台阶;同时,项冃的建成也将有利于当地进一步提高肇庆市怀集县基础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城乡区域环境的改善。1.3问题和建议怀集县坳仔镇中心小学规划建设由于筹建起步不久,经研究目前存在主要问题:1、由于学校扩建用地困难,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全部在校园内。2、选址至今未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本研究在没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物的基础方案无法确定,对投资的影响甚大,建议尽快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给工程设
10、计提供具体依据。3、本研究的总投资根据筹建方确定按1500万元以内控制编制,经研究详细测算后认为总投资与目前市场价格有较大差距,如校址地质条件有不利因素出现,差距会更大。建议筹建方重视此问题,避免影响建设工期及质量。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