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

ID:44037037

大小:52.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_第1页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_第2页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_第3页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_第4页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张沛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治療的“共同因素”張沛超昨天研討會講拉康(Locon),拉康式分析真是蠻詭異,雖說也用自己的理論自圓其說。像一個真正的法國人那樣,拉康也廣泛地攻擊了自我心理學流派和客體關係流派,把佛洛德的理論大廈的牆全都敲掉,在水泥架子上用些奇怪的材料裝修出蜃樓般的建築。精神分析陣營裡基本上都是各說各的,各幹各的,而且都有各自的信徒和病人群體。在精神分析陣營之外,認知行為、存在主義、格式塔治療……在理論架構和臨床實務上都大異其趣,然而從業者畢竟都有口飯吃。看來完全沒效果是不可能的,在我看來有這樣的共同因素:1・不一樣的體驗(novelexperiences)不管是躺在躺椅上對著天花板n藝語,還是面對一位

2、包容抱持鏡映神入的分析師,不管是在治療師的蘇格拉底式發問下戰慄,還是將情緒傾瀉於紙面或表現為舞步……反正,就是跟平時不一樣。差別的體驗帶來頓悟,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帶來完型的浮現。其實就是先要生活在別處,才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地此身此岸。2.和你在一起(beingwithyourself)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並不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我們生活在他人的欲望中,我們生活在被吞噬或閹割的焦慮中,我們活在人類得以進化的教條中,我們活在語言的束縛中,我們會心神不寧,會身不由己,會六神無主,甚至魂飛魄散……當我們沒有跟自己真正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也無法跟別人在一起,我們共同活在妄想、分別和執著中。心理治療

3、,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至少提供了這樣—個機會,讓我們可以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的、感覺、想法、圖式……跟自己在一起。一個治療師和我們在一起,也提供了自己與己同在的機緣。2.重新歸因(reattribution)人類最大的恐懼,其實是對不確定的恐懼,對無知的恐懼。所以才有了人類整個的知識體系的演化。你我都需要原因,有了原因之後才有掌控感,有了掌控感後才能體驗到自體的存在。看相算命都是給問題找個原因,知道原因讓我們釋然。不同治療理論儘管差異甚大,但基本上都帶來了解釋,或者是讓病人自己找到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創傷,是分離,是父親的存在,是不良認知圖式,是生活沒有根本的意義,是未完成事件,是大腦神經遞

4、質失衡,是進化的宿命……總之,會給你個原因。3.心誠則靈(justbelieve)這個很好解釋,心理治療發揮作用的主要是兩個效應:安慰劑效應和牙醫效應;前者說的是你覺得這藥管用,它就有效果。但心理治療無法設置合適的安慰組,又無法做雙盲實驗,所以這個效應不能經由實驗分離岀,但信不信由你。後者說是比方說你牙疼,約了一個牙醫後,就不那麼疼了。總的來說,心理治療不像吃藥輸液,你要是不信,劑量多大都不好使。你要是信的話,借助上面的兩個效應,多少都有點用的。任何形式、流派的心理治療,應該都少不了這個共同因素。4.生活填空(fillintheblanks)這個共同因素很隱蔽,卻用中英文都不好表達,闡述如下

5、:生活如果是個寶盒的話,放進去珍寶的話,不光是少了相應的空間,也使得這部分空間存放磚瓦土塊的概率降為零一一一來一去是個雙倍的“佔用”O做治療的50分鐘,如果用來治療——任何形式的治療——我們假定這治療至少不會使情況更糟的話——起碼使得這部分時間不光不能用於發呆,也不能用於殺人放火之類的事情,包括來診室這麼一來一回在車上的時間等等。道理很簡單,所以說多做治療肯定是有好處的,至少生活中會有一些穩定的點錨定在積極因素上,且佔據了可能被消極因素所佔領的一片“空白”O2.客體化(objectifying/objektivierend)所謂客體化,是指能夠將客體/物件從主客觀混沌(chaos)顯現出來的

6、意識行為(例如,表像、隱喻或符號)。例如尚不會開口說話的嬰孩被熱碗燙到了手而哇哇大哭,他顯然是被這樣的“混沌”所震驚(shock),這樣一種陌生的不適感覺,顯然難以為既有的經驗所同化,而是一種主客觀不分的狀態,這使得嬰兒在混沌中不能經驗到主體/自體的存在,是一種深刻的恐懼。在這個時侯,媽媽拿起嬰兒的手吹起來,一邊趕忙說:噢!孩子,你真疼!在那一刹那,“疼”這個聲音進入到混沌中,所有陌生而不適的新體驗被標記為“疼”這個言語,並連同這個聲音表像一起,客體化為一種外在與主體,而與主體保持一定距離(distencing)的客體。至此以後,孩子經由感覺被客體化而經驗到主體的存在,並未被混沌所吞噬。在精

7、神分析、認知治療和存在-人本主義治療中,病人的混沌體驗不斷為治療情境所客體化,變為治療師和病人可以共同審視,分析和乃至操縱的客體,逐步成為儘管仍與主體相關,卻保持著一種辯證的張力的存在,病人也在此張力中經驗到自體的存在。(如果讀者瞭解現象學哲學,並熟悉比昂,溫尼科特和拉康的工作,會更親切於這種解釋)即使在只有當事人一個人的內觀(mindfulnesS)或禪修中,這樣的境況下,混沌仍然會逐漸分化,感覺會變成意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