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胀

中医治疗肺胀

ID:44027054

大小:65.2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治疗肺胀_第1页
中医治疗肺胀_第2页
中医治疗肺胀_第3页
中医治疗肺胀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肺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肺胀发表时间:2011-12-22來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臧海涛[导读]肺胀,又名咳喘,或喘满。肺胀之后极易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臧海涛(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317-02>【关键词】中医治疗肺胀凡久患肺管病、哮症及其他肺系病症,损伤肺气、肺叶,症见咳喘上气,胸闷胀满,面目虚浮,甚则口唇、爪甲、耳垂青紫,气短不续,称为肺胀。肺胀,乂名咳喘,或喘满。肺胀Z后极易外感风寒、风热Z邪。常见于久有肺系损伤,45岁以上的患者。部分病例,临

2、床症候不显,H久病情加剧,引起胸痹,治多闲难。因此,应及时治疗肺系疾患,防其漫延发展。病因病理1.外感风邪,损伤肺气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肺部疾患,如肺管病久咳、哮症、尘肺等,损伤肺气,或气虚,或气滞,H久肺气上不能宣通,下不能肃降,壅滞于肺,气滞血瘀,痰湿与瘀血合而损肺,引起肺胀。淸•魏荔彤说:“咳逆肺胀,外感风寒,内气壅塞也”,即指此而言。1.水饮内停,痰湿阻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系病H久,通调失职,水饮内停,聚饮为痰,阻塞肺窍,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再有外感,“外邪内饮相搏”,也可引起肺胀。清•尤在泾“外邪内饮,寒填肺屮,

3、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金匮要略心典》),说的即是这个道理。1.肺气损伤,肺脉瘀阻肺系病H久,肺气损伤,气血失调,气虚则血损,肺脉空疏;气滞则血郁,肺脉瘀阻,常能引起肺胀,元•朱丹溪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卧,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丹溪心法》咳嗽)。临床常见肺胀患者,目睛红赤。唇舌青紫,爪甲色滞,即是肺脉瘀阻,血脉不通的缘故。诊断1.四诊合参望诊:望患者面色、舌色、目色、神采,胸腹四肢。注意有否面目虚浮,目晴红赤,舌质青紫,爪甲色滞,胸廓圆满,肌肤T•燥。此外,痰及球液色泽亦应诊视。如色紫或昭滞,舌乳头扁平,或消失,即使临床无症状,肺胀亦在潜伏中,经年

4、累月之后必甚,或发作。闻诊:闻患者语声、气味,注意听诊咳嗽喘促,呼吸音减弱,语音颤振减低,心音遥远,两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或干性啰音。一般无特殊气味。问诊:询问患者发热外感情况,病史、现症。从病史可知患者早年患有慢性肺管病久咳,或其他肺系疾患;现症了解患者主观感觉,如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等征象。切诊:切患者寸口脉,冇无浮数、革数等征象。此外肝、心切诊尤为重要,如肝大,水肿,下肢肿甚。肝浊音界下降,心界缩小,两肺叩诊呈过度清音等。2.现代医学检查X线检查:肺气肿征,肺容积增大,膈位低卜,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粗,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损伤情况。血

5、液气体分析:了解缺氧及二氧化碳情况及酸中毒情况。通过四诊,症见咳嗽喘满,胸满胸闷,呼吸急促,年龄偏人,结合现代医学检杏,确立诊断。同时观察寒热虚实变化,辨证用药,施针或灸,气功治疗。辨证论治1.风寒主症:发热恶寒,头身困倦,胸闷不适,咳嗽喘促,痰涎稀白有泡沫,其则咳逆不得平卧,爪甲、唇口青紫。脉浮紧,舌质青绛,苔白,或薄。脉舌征也是外感风寒,痰瘀互结的缘故。治则:外散风寒,内逐痰饮。处方:中药:小青龙汤(《伤寒论》)、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加苏叶、防风、桂枝。针灸:列缺、尺泽、合谷、印堂、腔中、中胶、足三里、丰隆;或风池、人椎、风门、定喘、肺俞、脾俞、

6、昆仑。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丰隆,或昆仑)。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留针半时,出针。2.风热主症:发热恶风,口干咽痛,咳嗽喘促,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咳痰黄稠,不易咯出,尿赤或便秘。脉浮数,或革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燥。脉舌征也是风热外感,痰郁化热的缘故。治则:外散风热,内涤热痰。处方:中药: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夢茁子、桑白皮、梔子。桑叶连贝散(验方)。针灸:鱼际、合谷透劳宫、孔最、液门、曲池、上胶;或风门、风池、大椎、百劳、肺俞、委中、承山、束骨。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

7、导引入静(意守劳宫,或束骨)。留针半时,出针。3.痰湿上症:咳嗽喘促,呼吸气急,胸胶痞满,面口虚浮,倦怠无力,二便不利,自汗或足附微肿,常易感冒。脉弦数,或革数,舌质绛或青,苔或腻。脉舌征也是痰湿内困的缘故。治则:除湿化痰,温肺。处方:中药:久咳保肺汤(验方)、玉屏风散(《丹溪心法》)加陈皮、法半夏、茯苓、口芥子、莱能子、苏子、佛于。针灸:太渊、尺泽、天突、中府、内关、膻中、中胶、足三里、丰隆;或百会、肺俞、脾俞、命门、委中、昆仑、承山。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丰隆,或命门)。留针半时,出针。4.阳虚

8、气损主症:面目虚浮或肿,胸满喘促,动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