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25551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33例临床观察【大专临床医学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冲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33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使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内服维生索C片、维生索E胶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C0.05)。结论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黄褐斑有较好疗效。【关键词】黄褐斑中药内服穴位埋线黄褐斑是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肝斑”“黨黑斑”范畴,又称“蝴蝶斑”,是一种慢性、淡褐色色素沉着斑,主要限于两颊和前
2、额部位,多对称分布形似蝴蝶,常见于健康的青中年妇女,对面容影响较大。临床上所见本病大多病因不明,且尙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0-07〜2007-08采用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发'主要发牛在青春期后;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1・2排除标
3、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脏、心血管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4周内曾系统治疗过;治疗期间中止治疗或更换药物、方法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1・3—般资料65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年龄25〜47岁,平均34.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6年,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16例,肝肾阴虚型11例,脾胃虚弱型6例病情程度(按评分方法和标准计〔1〕。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2cm2为1分,皮损面积2〜4cm2为2分,皮损面积〉4cm2为3分。皮损颜色评分
4、:正常颜色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总积分二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总积分<3分者为轻度;3~5分者为中度;>6分者为重度):轻度8例,中度19例,重度6例。对照组32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3.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4年;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15例,肝肾阴虚型10例,脾胃虚弱型7例;病情程度:轻度9例,中度16例,重度7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年龄、病程、证型比较例(略)2治疗方法
5、2.1治疗组2.1.1中药内服主方当归10g,川茗6g,白芍10g,生地10g,红花6g,王不留行10g,白芷10g,皂角刺10g‘白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肝郁气滞型加郁金10g,川楝子10g;兼见腑热便秘加生大黄10g,莱菠子12g;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伴失眠多梦加合欢皮12g,夜交藤12g;伴口干舌燥加花粉12g,葛根15g;脾胃虚弱型加党参12g,山药10g。1剂/d,水煎分两次服。2.1.2穴位埋线主穴:双侧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脾俞、肾俞。肝郁气滞
6、型加太冲,兼见腑热便秘加大肠俞、天枢。肝肾阴虚型太溪,脾胃虚弱型加中院、气海°2.2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200mg/次、维生素E胶囊100mg/次,3次/d。治疗3个月进行统计学处理。2.3疗效评估标准2.3.1评分方法和标准皮损面积评分:0分为无皮损,1分为皮损面积<2cm2,2分为皮损面积2〜4cm2»3分为皮损面积>4cm2°皮损颜色评分:0分为正常肤色,1分为淡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总积分二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治疗后下降指数二(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7、。2.3.2疗效标准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n0.8为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n0.5为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n0.3为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为无效。3结果3.13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下降指数比较结果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及下降指数比较(略)采用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V0.01,有
8、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下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23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及下降指数比较(略)4讨论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为:各种因素耗损肝肾阴精、亏损脾气,最终导致气滞血淤,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其总的病理机制为冲任不调,血滞、血虚〔2〕。故调冲任、行气活血、化淤消斑乃是治疗本病之总法。方中四物汤以当归、川茸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白芍养血柔肝化斑;生地清热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