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

ID:44024063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1页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2页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3页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业困境成因和应对策略一、中国制造业困境的特点(一)忽视非制造业环节非制造业主要是指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配件以及渠道物流沟通。中国把这些非制造环节让欧美来做,统统拱手让给欧美。中国的很多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技术革新方面远不如其它国家。在国际分工的趋势之下中国制造的企业失去非制造环节,也就基本丧失制造业的定价权。这个定价权使得中国的工业、矿业、和农业大量的利润被西方国家获取。国外控制了产品的定价权利,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渗透到中国经济领域行业控制价格形成垄断。(二)定价权丧失西方国家某种程度上迫使中国制造、中国资源只

2、能廉价出售,中国企业只能高价购买海外资源,而且正在逐步伸向国内关键物资的渠道。当前中国制造企业的资金日益紧张,尤其是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的广大中小企业,其流动资金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承受着巨大的资金短缺压力。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在定价权博弈中完全处于不对等状况。面对西方产业巨头与金融资本“连体婴儿”的结合而形成的跨国企业集团,这就导致中国企业在全球定价权博弈中很难取胜。(三)国人消费模式改变中国制造业没有定价权利,部分的企业不做制造业。这导致他们将资金投向奢侈品市场。这就使得高价楼盘、髙档

3、汽车和古董艺术品越贵越好卖。但是中国80%的老百姓买不起这些高档产品,他们只能买低档产品。相对于中档产品而言,因为高端产品对应的是少部分人,低端产品对应大多人,那么可以推断其中档产品的市场肯定不景气。最终可以得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在缺失定价权后的消费模式是“M”型消费市场。二、中国制造业困境的原因(一)中国企业忽视非制造业环节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间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这个产业链条包括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正

4、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高的价值,而西方国家依靠这六大环节来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当前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二)中国企业定价权丧失基于文章前面提到的缺少非制造业环节的情况,在国际分工背景之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大多数被分派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和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而其它产业链上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

5、中很大程度上都有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动而创造出的产品,这些产品替西方国家创造出好多倍的价值。三、中国制造业困境的应对策略(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造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垄断资本本身特性及其强势作用的原因,也有我国自身的原因,即过分依赖技术引进和发展大国的意识比较强,忽视和缺乏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建造。忽视了非制造业环节。以及当前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进一步强化和放大了这种负面效应。亟待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等非制造业方面也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战略基点,尽快培育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积

6、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贸易结构。我们应该抓住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之转化,在欧美国家处在高端链条与我们对应的低端端点之时,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发展,不断创新,开发高科研,大力发展高科技人才,从而走向高端。(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无效供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要求把投资重点转向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人才培养和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上,而不是原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减少无效供给,在宏观上立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杜绝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提高各级地方政府认识,避免在地方利

7、益驱动下,以追求经济增长率为目的而大量兴办各种低水平的中小企业,导致过度重复建设;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尽量避免企业出现盲目扩产,减少无效产品供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