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厄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厄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作者:林青段玉香李锦伟赵美华【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控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合适剂量。方法8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抗感染、纠止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15〜30天,心功能仍在III〜IV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首次剂量为0.15g,逐渐加量,剂量范围为0・15〜O.3Og,每H1次口服,14犬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显效32例,占80%,有效6例,占15%,无效死亡2例,占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7例,占42.5%
2、,有效11例,占27.5%,无效死亡12例,占30%,总有效率70%。两组在总有效率和死亡率上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vO.Ol)。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厄贝沙坦是-•种治疗肺心病有效药物,合适剂量推荐为0・15〜0・30g/d。【关键词】厄贝沙坦肺心病治疗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唯一途径,而肺动脉高压也是右心衰渴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HoA前临床上对于肺动脉高压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描华法林抗凝、吸氧、利尿剂和
3、地高辛等[1]。主要是针对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我院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厄贝沙坦试图改善肺心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厄贝沙坦片药理作用及特点:厄贝沙坦片(IrbesartanTablets)为白色或类白色片,为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受体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拮抗ATI受体,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II与ATI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本品不抑制ACE、肾素、其它激素受体,也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据国外资料报道本品口服后能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80%,不受食物的影响。血浆达峰时间为l~1.5
4、h,消除半衰期为1l~15h。3天内达稳态。丿也贝沙坦通过葡萄糖醛酸化或氧化代谢,体外研究表明,主要由细胞色素酶P450、2C9氧化。木品及代谢物经胆道和肾脏排泄。厄贝沙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o用法:口服,推荐起始剂量为0.15g,每日1次。根据病情可增至0.3g,每日1次。可单独使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均符合2003年威尼斯会议肺循环高压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并发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等其它心血管病,均系住院患者。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15〜30天,心功能仍在HI~IV级,并有心力衰竭的明显症状和体征:咳嗽、气喘、紫
5、组、不能平卧,肺部明显啰音、少尿、全身水肿、胸腹水、肝淤血、肝功能明显异常。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4岁。对照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5.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方而差异无显着性,冇可比性。1.2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首次剂量为0・15g,逐渐加量,剂量范围为0・15~0.30g,每日1次口服,14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对照组:仅以临床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冇可比性。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利床、强心、抗
6、凝、血管扩张剂等内科常规综合治疗。用药期间监测症状、体征、血压、心率、电解质、肝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咳嗽、气喘、紫组、不能平卧症状显着减轻,肺部啰音消失或显着减少,胸腹水消失,肝淤血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下肢水肿消失或仅轻度水肿,心功能改善2级,尿量每天增加700ml以上,超声心动图帅动脉压无升高或有卜•降;有效:维持用药期间仍有复发,加药量后能控制;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显效32例,占80%,冇效6例,占T5%,无效死亡2例,占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7例,占42.5%,有效11例,占27.5%,无效死亡12
7、例,占30%,总有效率70%。两组在总有效率和死亡率上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o3讨论近10多年來,在对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中,人们认识到交感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个关键因素[2],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高度激活是心脏进行性重塑心力衰竭恶化的核心。因此,从理论上讲,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心衰患者任何来源的血浆All,不论是通过全身循环还是通过组织屮非经典途径所产生的,都可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