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173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2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海洋科学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一、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㈠选题意义与依据海洋锋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这样定义:“特显征明不同一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它们可用温度,盐度,密度,颜色,叶绿素等要素的水平梯度,或他们的更高阶微商来描述:即一个峰带的位置可用一个或几个上数要素的特征量的强度来确定它。”海洋锋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现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水团(或水体)的分界面,是特殊的物理过程,那里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非常特殊,如温盐等理化性质的水平梯度大,海水垂直运动强烈,水平流速切变大,常形成急流
2、等。海洋锋是物理海洋学中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不仅因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例如对于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海洋倾废,军事海洋学等问题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前人对于黄海冬季锋面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科学调查及分析,但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的问题有:1.关于锋面的划分标准;2.锋面形成机制的探讨;3.锋面观测技术有待提高。本文将对黄海冬季锋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利用NOAA的SST数据,讨论黄海冬季海洋温度锋面的种类,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重点讨论中国黄海的三大海洋温度锋面:黄海暖流温度锋,山东半岛沿岸锋,苏北沿岸锋,以及影响温度锋
3、形成的影响因素。㈡世界海洋锋面的研究现况对海洋锋的成因及效应的科学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中期。在1858年美国海洋学家M.F.莫里,曾把“锋”描述为一种奇异的海洋现象。51938年,宇田道隆在不同流系交汇处,即亲潮和黑潮交接地方,用水听器清楚地听到了水下的噪音。1959年,宇田道隆对锋的概况和物理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并描述了日本沿海所观测到的生物现象。Cromwen和Reid(1965年),定义海洋锋为:“海洋表面海水密度骤然变化的带域”;Бчрков,定义海洋锋面为“高度图上动力等高线的密集区,并为相邻循环之分界区域”;Cheney(Cheney
4、etal,1976),定义海洋锋为任意水文要素的不连续面,它对水声的发射和传播产生值得注意的影响。Roden(Roden,1973,1975),定义海洋锋为某一水文要素的梯度达到极大值的地方。川合英夫(高野健三等,1985)主张:“不同性质的水团,在水平方向的边界称为海洋锋”。七十年代初,Simpson和Huntor首次提出夏季爱尔兰海中的浅水海洋锋是由潮混合形成。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夏季英国周围陆架海区中的浅水海洋锋皆是由潮混合引起的。最提出的潮混合形成浅水陆架锋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对于海洋锋面的分类,分为以下这几类:①根据空间分布出现阶跃的海洋环
5、境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温度锋、盐度锋、密度锋、声速锋、水色锋等等。②根据阶跃的强度差异,可以分为强度锋、中强锋和弱锋。③根据锋生尺度的大小,可以分为行星尺度锋,中尺度锋,小尺度锋。④根据锋生海域的差别,可以分为浅海锋,河口锋。⑤根据锋生的动力原因,可以分为海流锋、上升流锋、辐合或辐散、河口羽状(舌状)锋、陆架坡折锋。⑥根据锋生的水层,可以分为海面锋、浅层锋、深层锋。㈠中国海(黄海)的海洋锋面研究现况赫崇本等(1959)对黄海冷水团的形成机制及其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黄海冷水团是冬季在黄海本地形成的。管秉贤(1963)分析了黄海冷水团的温度变化及其环流
6、结构。郑义芳等(1977-1981),利用1977-1981年逐年2月的海洋观测资料,并结合同期的诺阿卫星照片,分析了秋季黄海南部海洋锋的分布。结果表明,秋季该海域最明显的海洋锋是黄海暖流锋。潘玉球(1980,1981),利用1980和1981年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专题调查和有关历史资料,对东海近岸区的锋面做了进一步研究。结论是:夏季,浙江近海通常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锋,即沿岸锋和上升流锋。沿岸锋主要是盐锋。5郑义芳(丁良模,谭铎1985),选用1977-1981年2月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和日本气象厅同期的海洋气象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同时参
7、考冬季历史资料的分布趋势,得出研究海区显著的海洋锋有三条:1.黑潮暖锋;2.黄海暖流锋;3.江浙沿岸锋。汤毓祥郑义芳(1990),综合前人对中国海洋锋面所作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海洋峰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的问题:1.关于锋面的划分标准;2.锋面形成机制的探讨;3.锋面观测技术有待提高。汤毓祥(1990,1992,1995),研究对东海海洋锋面进行初步分类,分为三大类:①形成的海域不同,分为沿岸锋、陆架锋和陆坡锋;②以水文要素为主进行分类,分为盐度锋,温度锋;③从成因看,分为平流锋、潮生锋和上升流锋。刘丽萍(2003),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
8、式一HAMSOM(汉堡陆架海模式),对黄海冬季温度锋面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模拟了冬季黄海温度锋面的生长、强盛和消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