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1360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东阿县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阿县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探究摘要:东阿县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发展县域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对东阿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作了阐述,并对东阿县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县域;循环经济;对策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0-020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2、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1东阿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忽视,近年来,东阿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它制约了东阿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优势产业面临资源、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等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低层次竞争剧烈。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燃料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高消耗的资源初加工产业,发展将面临
3、多重压力和制约。2东阿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2.1东阿县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效东阿县是著名的“阿胶之乡”、“喜鹊之乡”、省级生态农业县、省级卫生城,有着较好的生态建设基础。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6月东阿县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以后,东阿县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路子,在各个建设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2.1.1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建设注重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循环型生态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①"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为全县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主要是将沼气池、养猪引进太阳能塑料
4、大棚温室内,在这里所栽种的蔬菜基本无病虫害,产量髙,是一种大棚温室一沼气池一猪舍一蔬菜为一体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所产产品无污染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每年可出栏生猪60头,年产蔬菜6000公斤。①“10361”工程制定了挖池抬田即上农下渔的生态农业模式,使这些盐碱荒废地变成了"聚宝盆”。“10361”工程指以10亩为一单元,挖池3亩,抬田6亩,1亩用来发展畜牧养殖,用猪粪夏秋季养鱼,冬春季养地,农田生产的秸秆及部分粮食喂猪,形成良性循环,姚寨镇的“10361”工程非常具有特色,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东阿县对沿黄近堤涝洼地采用麦稻轮作,亩效益达1480元,藕间作模
5、式改造0.9万亩。对全县1.2万亩的盐碱涝洼地进行改造,亩纯收入达到18002.1.2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建设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做好节约降耗增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①企业层面。东阿县的蓝天铝塑板有限公司、鲁西化工第二化肥厂、第六化肥厂、东阿阿胶集团等五家企业,通过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阿胶集团被授予“全国环保模范企业”称号。其中东阿东昌水泥有限公司、鲁西二化发电车间、琳杰密度板有限公司等五家通过省级认定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企业(电厂),产品七种。①区域层面。坚持扩大开放,“三园两带”工业格局初步形成。
6、以泰临路、齐南路为轴线,以科技、化工、建材三大工业园区为支撑的“三园两带”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隆起带。中部科技工业园快速崛起,建成区达到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51家;西部化工工业园全面启动,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东部建材工业园初具规模,水泥、铝塑板、焦炭等主要产品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东阿县在加快招商引资的同时,在三大工业园区试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②县域层面。重点考核的用能、用水大户、重点工业产品的综合消耗指标、单位消耗指标均在《聊城市资源节约标准》的限额要求以内,阿胶、合成氨、水泥、钢球的单耗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东阿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工业取水量同比下降了33
7、%,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的较高水平。2.1.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东阿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自然遗产丰富。该县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以鱼山曹植墓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自然遗迹进行了严格保护。全县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聊城市级重点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县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等受保护面积约10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