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07637
大小:6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7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正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识字7》课例研修报告楚雄市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语数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明确提岀“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在1800字左右。”这样的变化,把识字任务基本集中在低年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识字方法,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来保证识字教学的良性发展,就成为我们不可M避的问题。一、本次研修主题的背景及提出:以往对字音和字形的记忆,学生主要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过程是呈现音、形,学生或听或读或写
2、并大量重复地练习。本来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孩子们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吋间的机械学习后就对识字渐渐地不再抱有的热情,越来越觉得负担重。同时,老师们还把识字教学限局于语文教学活动。认为只有上语文课,做语文作业才是学习语文,这是错误的。《新课标》提出“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学习从学科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列岀的生字学生都不认识,要字字去教。其实学生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汉字乂是母语,在身边到处可见。在入学之前,学生都有一定的识字量,据调查,我们村上学前孩子对新教材第一册生字表
3、中生字的认识率平均达40%o综上所述,觉得识字任务重主要还是教学策略的问题,不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明确识字教学任务外,关键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识字。二、本次研修要解决的问题: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研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2、理论问题:目前识字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3、实践问题:识字教学改革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在这个起点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
4、的教育教学策略,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侣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三、本次研修主题的目标: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1)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有关识字要求及当前识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2)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识字教学时为孩子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孩子活化,将孩子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感受口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
5、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人课堂,让识字成为孩了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孩了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孩子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1)识字教学的口标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2)识字教学的策略有哪些?(3)识字课如何开展?(4)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突破?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巩固拓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能力。四、本次研修的研究方法本次研修的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本次研修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
6、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五、本主题课例研修的过程(一)、日程安排:舌动内时活动内容及安排地点备注8月30H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报告厅9月3H—7日确定研修主题三楼多媒体教室9月11日集中讨论制定研修方案三楼多媒体教室9月25日下午第1、2、3节课第一次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二(2)班教室二(2)班20名学生10月9日下午第1、2、3节课第二次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二(1)班教室二(1)班、二(2)班各10名学生10月16日下午第1、2、3节课第三次教学实践活动二(1)班教室二(1)班20名学生10月下旬收集
7、整理成果资料(二)、对本节课例的讨论和分析:1、主题的确立是有所有语数老师根据小花山学生“家长辅导相对滞后,学生自觉性相对不高”,对低年级识字任务重,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儿确定的。2^第一次课后会议:根据郭应芝老师第一次上课后,观课老师有以下共识:李昱红老师:让学生多次跟生字见面,学生合作识字的方法较好。郭存贵老师:木节课中用了3次小动,1次大动,合理的调节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上课激情;但要注意提醒个别学生的倾听等学习习惯。罗再芬老师:趣味性强,学生积极性高,但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进行动静转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