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07101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探讨【摘要】目的:针对患冇哮喘的小龄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哮喘治疗方式以及病理机制。旨在加深对小儿哮喘的研究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小龄哮喘患者共7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了解各种治疗方式。同时统计小儿患者在哮喘类型上的差异性,并了解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结果:本院使用的小儿哮喘治疗方式种类较多,治疗以药物为主,并注意对副作用的预防。疾病类型方面,患儿多为外源性以及内源性哮喘,混合型人数较少;治疗效果上有效率较高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程度。结论:对于小龄患者而言,哮喘患病程度相对
2、不深,在治疗方式上可多使用药物治疗,在了解患儿发病机理下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升临床有效性。【关键词】哮喘;治疗方法;发病机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25-02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小册友而言,由于其身体体质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及成人,在肺部出现炎症时更易患上哮喘病症。调查发现,哮喘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小龄患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左右且呈现上涨趋势。由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影响,小儿哮喘患者通常会出现疾病反复情况,治愈时间较长,给患儿带来较大心理影响,同时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如今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方
3、式不断多样化,临床效果也逐渐增强。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対临床资料的分析方式研究了小儿哮喘几种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理,现做出如下报告: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70例患有哮喘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临床资料显示,70例患儿中男性33人,女性37人;年龄在1-7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所冇研究对象均为肺部明显听到哮鸣音,在我院确诊为哮喘,且仅在我院治疗。治疗严格遵循医嘱且未自行用药。1.2一般方法1.2.1茶碱类药物茶碱类药物使用可分为长效与短效两种,短效药物主要为氨茶碱,长效药物包含了优喘平、茶喘平等,多采
4、用口服方式。对于症状较重的小龄患者也可使用静脉注射方式,但由于身体排外性影响,首次注射可能出现心动过速、震颤、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此时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循序渐进的加大用夯量。1.2.2抗组胺用药这种药物能够对组织胺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避免支气管粘膜细胞大量脱落。抗组胺药物不适应于急性哮喘,因为其无法作用于支气管扩张方面。因此当小儿出现哮喘症状时,首先应釆用短效药物治疗,在Z后的调养中使用抗组胺夯物长期调养。1.2.3抗胆碱药物这类夯物包含澳化氧托品、渙化异丙托品等,笏理作用为减少支气管由于乙酰胆碱造成的黏液分泌亢进以及平滑肌收缩现象。由于药物可为雾化剂形态,使用
5、起来较为方便,在用药半小时内即可达到治疗要求的血药浓度[1]。抗胆碱药物的药效较长,能够达到持续发挥效果,临床使用率较高。1.2.4免疫调节剂笏物免疫调节剂指的是利用药物为小儿补充体内对哮喘的免疫制剂,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以及胸腺素等作用下帮助机体提升免疫力[2]。这种治疗方式副作用小,对于儿童而言可长期使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1.3统计学方法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了解其差异程度。2结果统计本次研究对象哮喘属性以及治疗效果,了解在各种治疗方案下小儿哮喘
6、医治有效性。本次研究共选取70例患儿,临床效果如下:由上表不难看出,患者哮喘类型多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混合性哮喘人数较少,与其它两类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药物治疗下,临床资料显示研究患儿多数为有效治疗状态,其中显效人数31人,占总研究人数44.29%;有效人数37人,占总研究人数52.86%;无效2人,占总研究人数2.86%0由此可见,本院所采用的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方式效果较好,但在今后还需深入研究,将无效几率降至最低。3讨论本次研究发现,患儿哮喘类型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以及混合型三种。因此对发病机理的研究也应分别展开,研究结果如下:3.1内源性哮喘
7、内源性哮喘是一种不由过敏引起,而是由细菌或病毒造成的哮喘。患者通常可检测出呼吸道粘膜破损或存在炎性反应,病毒或细菌对破损处的刺激造成气道反应强烈从而引发哮喘。内源性哮喘发病机理在于浓痰以及咳嗽,造成呼吸道感染影响正常呼吸,之后出现喘息状态。3.2外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的发病机理在于儿童在接触到过敏原之后休内相应浆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带有亲细胞性的特异抗体IGE,这种抗体会依附在患儿支气管粘膜表层。若患者在这一阶段再次接触了过敏原,抗体会促使支气管粘膜细胞释放出嗜酸白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组织胺等物质,对支气管粘膜造成刺激[3]。刺激易导致迷走神经受到影响,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