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

ID:43997947

大小: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7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_第1页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_第2页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_第3页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_第4页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_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建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婕筑施工技术论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工程实践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从模板支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施工与养护等方面介绍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逐步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为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人部分高层建筑均设置了结构转换层。但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致使它的截面尺寸高而大,钢筋含量大并且排布

2、密集、互相穿插,混凝土的连续浇捣施工强度人,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在施工中难度比较大。下面通过工程实例,论述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3层以下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第三层为厚板式结构转换层,转换层板厚为l・6m,其余板厚为400mmo转换层下为钢管劲性柱框架结构,在施工时,整个上部剪力墙结构的荷载均通过第三层1.6m厚的转换层传至底部框架结构。其屮框支部分属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部分属二级抗震等级,设防烈度为七度。2厚板结构转换层施工2.1模板支撑工程2.1.1板底模板支撑的设计(1)荷载取值荷载折减系数K取0

3、.9;用于强度验算的荷载值为47.06kN/m2;用于挠度验算的荷载值为43.91kN/m2o(2)模板验算(12mm厚竹胶合板模板,按3跨连续梁计算)M=56946N•mm,o=2・37N/mm2Wfm=20N/mm2。(3)小楞验算(小楞采用由<1)48X3.5mm钢管,按简支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371875N•mm,o=73.2N/mm2Wfm=205N/mm2;挠度验算:W=0.28mmW[W]=1.1mm。(4)大楞验算(大楞采用rtl4>48X3.5mm钢管,按3跨连续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743749N•mm,o=146.41N/mm2^fm=205N/mm2;挠度验

4、算:W=0.57mmW[W]=1」mm。(4)钢管立柱验算N=14.99kN,o=70.64kN/m2Wfm=205N/mm2。2.1.2模板支设的技术要求四周外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底模和内侧模采用木胶合模板;模板支架采用钢管与扣件搭设成的脚手架,立杆采用定尺钢管通过排架支撑设计,屮间不设接头,间距不大于0・7mX0.7m,横杆步距不大于L8m,共3遍;所有立杆上下均分别加可调顶托和底座,水平方向拉杆设4道,并设剪刀撑;模板的次楞采用50mmX100mm木方立放,间距0.35m,主楞采用2巾48X3.5mm钢管,间距0.7m;主楞必须在顶托上,不得放于支架横杆上;转换层的侧向模板用14mm钢

5、筋在相应位置与暗梁主筋拉接,并与板内水平钢筋焊牢。在转换层施工期间,1〜3层的梁板支撑必须予以保留。在施工时,应在第一步0.8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第二步厚混凝土浇筑前,松开3层模板支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进行卸荷,然后再全部上紧,使第一步的混凝土板和模板支撑体系能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当第二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将全部模板及支撑拆除。2.2钢筋工程钢筋接头连接应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方法。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不允许超过50%,梁跨内同一根钢筋和柱、墙内同一层的同一根钢筋不允许有两个接头o深入厚板屮的主筋要满足规范要求锚入转换层内,篩筋先开口套入柱节点处,后用电焊封闭。转换层上的插

6、铁按轴线拉线进行绑扎固定,后用引铁焊牢。对丁板中暗梁钢筋至板内上下皮筋,在框支柱和剪力墙边缘柱的范围内向下延伸2.80m的弯头钢筋连接,均采用了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施工较为方便。23混凝土施工与养护2.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使用厚板结构转换层C40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捉下,为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收缩应变和裂缝产生,应采用“三掺”技术,即在水泥屮掺加适量粉煤灰、膨胀剂及减水剂等。经多次试配后,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粉煤灰:外加剂=]:2.06:3.09:0.53:0.22:0.023。一般情况下,水泥选用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选用5

7、mm〜25mm的小碎石,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含量小于15%;砂选用细度模数2.5以上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砂率控制在44%以内;水胶比控制在0.45以下;水灰比控制在0.48以下;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40mm〜160mm;混凝土总含碱量不人于3kg/m3。2.3.2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2层墙柱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在浇筑前,为保证混凝土进入梁底部,应先进行勘察,确定振动棒的插入地点、振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