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

ID:43993004

大小:224.2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7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_第1页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_第2页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_第3页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_第4页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护理与预防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休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岀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岀物。国内按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层的深浅将木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凡浸润粘膜浅层

2、1/3者为轻度;涉及屮1/3者为屮度;超过粘膜层2/3者为重度。疾病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也有一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同时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治疗上乂是非常顽固的,长期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是浅表性胃炎的特点;浅表性胃炎临床表现如下:浅表性胃炎1.上腹痛: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2.暧气:因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暧气发生。3.腹胀:因食物滞留、排空延迟、

3、消化不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腹胀发生。4.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不足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6.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暧气等,且症状吋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浅表性胃炎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

4、,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2)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帘、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3)暧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1)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2)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3)浅表

5、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病因病理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了,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休的因素都能引起浅表性胃炎。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浅表性胃炎(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⑵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6、(3)吸烟:烟草中主耍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4)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

7、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鞍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3)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

8、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人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机埋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11+反向弥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