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

ID:43992239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_第1页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_第2页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_第3页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_第4页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管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手段,从而寻求泪小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泪小管炎患者18例(18眼),取其泪小管内分泌物行真菌、细菌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必要时联合泪小管挤压、切开、冲洗等措施,并观察治疗过程。结果18例(18眼)泪小管内分泌物培养13例有真菌生长。细菌培养示放线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经治疗泪小管分沁物减少,泪小点处红肿逐渐消退。18例(18眼)治愈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真菌可能是导致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泪小管挤压、切开与冲洗结合抗真菌约物与敏感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泪小管

2、炎。【关键词】泪小管炎;诊断;治疗;泪小管切开泪小管炎是泪小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分为脓性、沙眼性、结核性和真菌性泪小管炎[1]。一般以分泌物增多、流泪、眼红为主要症状,容易误诊为慢性结膜炎、慢性汨囊炎、睑板腺炎等。因此早期诊断,明确致病菌,并进行合理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屮心卫生院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8例泪小管炎患者,采取抗真菌药物和敏感抗生素联合泪小管挤压、切开、冲洗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泪小管炎患者18例(18眼),其中男性11例(12眼),女性7例

3、(7眼),年龄16-70(40.35±12.01)岁;发病时间3个周〜2年。上泪小管炎8例,下泪小管炎10例,均为单眼发病。1.2临床症状与检查所有病例均有眼红、流泪,泪点处红肿,周围皮肤色呈暗红,无触痛及波动感。5例患者挤压泪点处有脓分泌物溢出,10例患者泪道冲洗时有豆渣样物冲出。有上(或)下泪小点可见息肉样物。诊断明确后18例均作泪小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真菌培养。将患眼行表面麻醉,在无菌条件下用棉签按压病变泪小管区,自泪点取溢出的分泌物,同时进行真菌培养和细菌培养加药敏。取出的结石进行病理检查。将硫磺颗粒用Gram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测放线菌丝体。1.3治疗1.3.1药物保

4、守治疗根据泪小管内分泌物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对真霉感染的病例给予氟康卩坐眼液滴眼,并通过静脉滴注氟康呼或口服伊曲康呼,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对于细菌感染的病例给予结膜囊涂敏感抗生素眼膏。1.3.2泪小管挤压、切开和冲洗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上汨小管或(和)下泪小管进行挤压,将泪小管内的分泌物完全挤压干净。有泪小管结石者在局麻下扩张泪点,插入探针至泪骨,依附探针,从泪点开始水平切开泪小管,搔扒出结石及粘液,泪小管壁涂以碘阿,结石标本送病理检查。泪小管的冲洗根据泪小管分泌物真菌和细菌培养结果及结石的病理检查结果选择抗真菌或抗生素冲洗液,具体冲洗方法是冲洗针头进入泪小管开口后紧

5、贴泪小管壶腹部黏膜进行冲洗。并结合相应的滴眼液进行治疗。疗程10〜28(17.35±5.12)d。1.3.3治愈标准冲洗泪小管无脓液溢出,泪小管局部无红肿,从炎症泪小管冲洗泪道亦通畅。2结果2.1检查结果18例(18眼)泪小管内分泌物培养13例有真菌生长,真菌检出率为72.2%;菌种鉴定示念珠菌属7例,曲霉菌屈5例,镰刀菌属1例。细菌检出率为27.8%;菌种鉴定示放线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见表1)。存在泪小管结石10例,病理检查示念珠菌5例,曲霉菌3例,放线菌2例。有2例发现硫磺颗粒用Gram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放线菌丝体。2.2结果18例(18眼)泪小管炎

6、病例中,单纯用药•物治疗2例(2眼),抗真菌与敏感抗生素结合泪小管挤压、冲洗6例(6眼),联合采用抗真菌与敏感抗生素与泪小管切开、冲洗10例(10眼)。经治疗泪小管分沁物减少,泪小点处红肿逐渐消退,泪道冲洗通畅。18例(18眼)治愈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治愈率100%。3讨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多由沙眼衣原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或曲霉感染引起[2],—般以分泌物增多、溢泪、眼红为主要症状。当泪小管炎合并结石,结石阻塞在汨小点时,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3]o由于汨小管炎发病较为隐匿,可能合并其他眼病,而且治疗用药时间较长,容易误诊。因此在发病早期明确病因、止确诊断、合理用夯是治疗的关键。木

7、文対18例泪小管炎患者的泪小管内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与蔡江珊等[4]分析结果不同,显示18例(18眼)泪小管内分泌物中,13例有真菌生长,真菌检出率为72.2%,而细菌检出率为27.8%o提示真菌可能是导致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因而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2周以上,疗效欠佳的泪小管炎的患者,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并加用抗真菌药物处理,避免延误治疗。另外,伴有结石形成的泪小管炎多由真菌或放线菌所致。结石是由局部坏死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