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ID:43970294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1页
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2页
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夏大豆矮缩、黄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在夏大豆生产屮,常常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植株矮缩、叶片黄化,严重影响到大豆产量,给广大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夏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一、由大豆胞囊线虫病为害造成1.发病症状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小,茎和叶片呈淡黄色,荚和种子萎缩瘪小,甚至不结荚。出间地块表现为成片植株黄化、矮缩(尤以连作地块较重)。被害植株根系不发达,侧根少,细根多,根上附着粉状白色晶粒(胞囊)——这是鉴别胞囊

2、线虫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胞囊变为黄色或褐色。2.发病特点胞囊线虫以胞囊内的卵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孵化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虫以口器吸附在寄生根上,逐渐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肥大呈柠檬状,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晶粒。胞囊在土壤屮可存活3〜4年,有的甚至可达10年。主要随农机具、病株残体、粪肥、风雨和水流进行传播。3.防治对策①选用抗病大豆品种,如冀豆12号。①进行轮作。与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②约剂防治。土壤处理:对发病严重地块,可在播前整地时,每亩用10%卩塞卩坐磷颗粒剂150-20

3、0克拌土撒施,或每亩用2%阿维菌素颗粒剂20〜25克拌土撒施。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混入100-200倍过筛湿润细土,拌种后直接播种。二、山大豆病毒病为害造成1.发病症状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结荚很少。2.发病特点人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差异较人,不同品种间或感病时间不同表现症状不同,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有黄色斑驳,植株矮化、萎缩,叶片扭曲等症状。3.防治対策①选用抗病詁种。防治该病

4、最经济冇效的方法就是选用抗病大豆品种。可以建立无病留种田,及时拔除病株,以无褐斑的无病粒留种。②及时防治呀虫。该病主要通过呀虫传播,当叩间发现妈虫为害时,应及时防治。③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在大豆生长期,避免土壤过分干旱,合理施用磷、钾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培育健壮植株。④药剂防治。当发现病毒病时,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700〜8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三、由土壤黏重板结、根系下扎困难造成1.表现症状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下部叶片黄化,似缺肥状,查看后发

5、现田间土壤紧实、板结。2.发生原因在土壤黏重的地块上种植大豆时,农户图省时省力,播种后只进行化学除草,没有进行中耕、培土操作,多次降水或灌溉后造成土壤板结,根系下扎困难,根瘤形成、发育差,植株固氮能力弱。3.防治对策①勤中耕。在大豆生育期间,因地制宜进行多次中耕。中耕不仅可以消灭出间杂草,还可以疏松土壤、防旱、保埔、壮苗、助长,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加速有机质分解。中耕还有益于人豆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提高植株固氮能力。大豆全生育期一般中耕3次以上:第一次在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以防草荒;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

6、进行;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1次,在封垄前结束。麦后平播的大豆,第三次中耕可结合培土进行。屮耕深度掌握先浅、中深、后浅的原则。②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因粒结构,增强土壤保蓄水、肥能力,因此有条件的地块应增丿施。-般结合深翻整地馆汀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涉县农牧局邮编:0564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